{SiteName}
首页
定兴交通
定兴新闻
定兴房产
定兴医院
定兴美食
定兴天气 

兴国籍开国将军与老电影系列

邱先通:与“平原游击队”并肩作战

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八一电影制片厂1955年出品)叙述的是在1943年秋,我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为了粉碎日本侵略军“扫荡 ”华北抗日根据地的阴谋,与敌人机智巧妙地周旋,并最终克敌制胜的故事。影片采用惊险片模式,情节一波三折,悬念丛生,具有很强的观赏性。人物塑造也较成功,主角既有中国古典文学中草莽英雄的影子,也融合了罗宾汉、夏伯阳的特色,方化塑造的反角松井更是突破了当时把敌人简化为极端愚蠢、残忍的做法,形象较一般反角复杂,也更有味道。曾任辽宁省军区副政委的邱先通少将,曾经与平原游击队一起并肩作战,与电影《平原游击队》作者邢野一起开展剧社活动,与剧中人物李向阳的原型甄凤山一起历险。

邱先通将军是兴国高兴镇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11月,八路军组建晋察冀军区,邱先通任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他大胆开展工作,深入进行政治动员,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抗日宣传教育,揭露日伪军罪行,坚定部队和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念。当年名震一时的“冲锋剧社”就是邱先通组织创办的邢野任社长。

邱先通常去冲锋剧社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1939年11月,冲锋剧社参加晋察冀军区成立二周年文艺会演,创作、演出了话剧《回到祖国的怀抱》和舞蹈《边区总动员舞》、《游击队舞》等,荣获总分第一名。邱先通和邢野亲率剧社的部分同志和日本反战同盟支部的几个成员组成宣传小组,深入到唐县、完县和望都县的敌占区去“喊炮楼”,瓦解堡垒中的敌伪军。

《平原游击队》李向阳原型——抗日英雄甄凤山所领导的游击队归三分区领导,邱先通所在部队常与游击队一起四处袭击日、伪军,破坏敌交通,搞得日军日夜不得安宁。有一天,有侦察员报告,定县城内日本兵正出发,下乡大扫荡,计50名,汽车四辆,走到赵村,因遇南沙河套松沙一尺多深,汽车不能前进。三分区参谋长唐子安、政治部副主任邱先通正好与甄凤山、钱凤洲在一起讨论战斗计划,听到情报后,随即与甄凤山率队出发,由东南两面包抄合围,将鬼子尽数消灭。日军大为震怒,集中定县、新乐、深泽、无极、唐县、安国数县日伪军万余名,妄想将游击队一网打尽。邱先通与甄凤山商讨对策,通知各队做好战斗准备,避敌锋芒。鬼子在沙河南连续扫荡七天,未见八路军一兵一卒,只好收兵各回各县去了。

甄凤山双手打枪,要打左眼,就不打你右眼;在黑夜之中一枪能打掉点着的香火头儿;还有一次他跟老婆开玩笑一枪打下老婆的一撮头发没伤到头皮。邱先通的枪法也很好,虽不能说百发百中,但抬手出枪,几乎都能命中目标。有一次,邱先通的在部队与甄凤山的游击队一起设伏,日军指挥官站在高处挥舞手枪组织反冲击。邱先通取出步枪,推弹上膛,射击,敌酋应声倒地,我军乘机发起冲锋,将敌击溃。战斗结束后,甄凤山对邱先通说:“邱主任,没想到你讲政治厉害,枪法也了不得,文武双全,佩服,佩服!”

甄凤山的英雄事迹,曾多次引起冲锋剧社社长邢野和作家羽山的创作冲动,但因战斗及工作繁忙而未能动笔。建国之后,邢野、羽山到定县深入生活,与甄凤山重逢,更激起创作激情。创作期间邢野、羽山还前往辽宁军区拜访邱先通将军,听他讲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故事和甄凤山的英雄事迹。1954年,《平原激击队》剧本发表,引起极大反响。1954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平原游击队》,由著名导演武兆堤、苏里执导。郭振清为演好李向阳这一英雄人物,与甄凤山共同生活了几个月,与甄同吃同住,听甄讲抗战生活。《平原游击队》上演后引起轰动,李向阳成了家喻户晓的银幕英雄人物。

魏洪亮:“地道战”中创奇迹

老电影《地道战》(八一电影制片厂1965年出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战争电影的经典之作。该片主要讲日军侵华时,冀中根据地人民为了与日军展开斗争,展开了群众性挖地道的高潮。民兵队长高传宝利用这些巧妙的地道,率领民兵与日军展开迂回作战,围剿了日军,清理了队伍里的败类汤丙会,活捉日寇山田,胜利的钟声响遍冀中平原。影片主题歌《地道战》豪情激昂,女声独唱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深情感恩,并洋溢着令人鼓舞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这部经典老电影截止年已达30亿观众。曾任广州军区炮兵司副令员的魏洪亮少将(兴国县江背镇人),就是当年开展地道战的领导者之一。这部电影的导演任旭东年就接受了拍摄《地道战》的任务,他深入冀中平原采访。在采访与创作过程中,杨成武将军送来了一份有关地道战的总结。文中不仅写出了地道战产生、发展的过程,而且还讲述了一场令盟军观察员惊叹不已的地道战的故事。当时与这位盟军观察员一起历险的就是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员魏洪亮。这让任旭东兴奋不已,他找到了魏洪亮将军,对他进行了采访。那是1945年1月12日晚,时任冀中军区第九分区司令员的魏洪亮接到军区一份电报:“美军驻延安观察组成员艾斯· 杜伦上尉,次日要到九分区参观,了解八路军与日军作战的情况,分区必须绝对保证其安全。”1月13日,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长高存信陪同艾斯·杜伦来到魏洪亮的军分区司令部。当晚,他随魏洪亮转移到任丘县的皮里村,住进抗日堡垒户娄大娘家。第二天清晨,大家正在休息。突然传来密集的枪声,警卫员报告日军已包围攻了村庄。魏洪亮立即决定让杜伦下地道。作战科长高存信急忙把正在呼呼大睡的杜伦叫醒,让他钻进了夹墙里的地道。由于艾斯·杜伦上尉进洞时匆忙,把自己的笔记本、地图落在房间里,日本兵发现后,便抓住房东审问,娄大娘坚贞不屈,被日军军官用指挥刀斩断四根手指。魏洪亮的警卫员张建祥——这位白洋淀打野鸭出身的神枪手,疾速地操起枪,从射击孔把屋里的两个鬼子打倒,冲出去把娄大娘拉进地道。日过正午,战斗仍在进行。来突袭的多名敌人,一部分正在外围与八、九分区的部队作战,一部分仍在皮里村里四处挖掘,寻找新的地道口。在另一处地道里,隐蔽着魏洪亮的爱人肖哲和她那八个多月的男孩。敌人进屋寻找地道口,沉重的皮鞋和杂乱的响动声传下来,孩子吓得咧嘴要哭。肖哲一看不好,赶紧用乳头堵住他的小嘴巴——只要一发出哭声,藏在这里的许多人和一部电台就会被敌人发觉。可怜的孩子被憋得脸涨紫了,小手小脚乱舞乱蹬,肖哲却横下一条心,含着眼泪死死地堵住他的嘴。敌人没找到洞口,出去了。头顶上平静下来,肖哲连忙放松孩子,轻轻拍打他。谁知孩子已经被活活憋死在怀里了。这一切,杜伦先生当时并不知道。当他听说魏司令的孩子被闷死的事,吃了一惊。后来他找到魏洪亮时,用一种哀伤的口吻说。“司令,听说你的孩子为我们牺牲了,我感到万分难过!”魏洪亮虽然悲痛,但仍在镇静地指挥战斗。午后,军区司令员杨成武派来增援的部队在村外打响,地道里的八路军纷纷出击,东一枪,西一颗手榴弹,打得日军顾此失彼。战斗持续傍晚,日军伤亡七八百人,丢下横七竖八的尸体向村外夺路而逃。艾斯·杜伦上尉从地道里出来,看见上午凶神恶煞般的日本兵,已经在村里遗尸遍地,不禁竖起大拇指对魏洪亮说:“地道战术,伟大的胜利。OK!你是了不起的地道司令。”临行前,艾斯·杜伦上尉赠给魏洪亮一柄荷兰的钢制匕首。魏洪亮回送他一支刚缴获的日本王八匣子枪,俩人依依不舍地分了手。艾斯·杜伦上尉后来把自己在地道战中的见闻写成一篇题为《神奇的地道》的文章在美国报刊上发表。当年《地道战》放映后,很多人都觉得影片的战争场面很真实。这自然也得益于导演任旭东当年亲临战场浴血杀敌的传奇经历,以及魏洪亮将军的生动讲述。新中国成立后,魏洪亮历任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南军区工程兵政治部主任、广州军区炮兵副司令员。魏洪亮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准军级、原中南军区),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年5月24日,魏洪亮因病在保定逝世,享年75岁。

张英辉:“解放石家庄”立大功

八一电影制片厂年摄制电影《解放石家庄》,由原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少将(兴国县长冈乡人)担任顾问。石家庄是年我军进行战略反攻后解放的第一座设防城市,是由运动战转入攻坚战的首例,是解放现代化设防城市的首例,又是用解放这样的城市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首例。这几点奠定了这部影片的重大政治意义。张英辉是解放石家庄战役的功臣。当年张英辉是晋察冀军区3纵8旅23团团长,以能攻善守,敢打敢拼而著称。这部电影拍摄前,张英辉将军对制片部负责人、编剧、导演说:“在谈解放石家庄时,必须谈清风店战役,而谈清风店战役,又应该谈到保(定)北阻击战。没有保北阻击战的胜利,清风店歼灭战难以实现;没有清风店歼灭战,石家庄不可能那么快就解放。”他接着详细讲述了保北阻击战——年10月,为了牵制国民党军主力,配合东北野战军发起秋季攻势,我晋察冀野司调集部队再次向保定北面的徐水发起连续进攻,北平敌十一战区指挥官孙连仲急调5个师南下增援。三纵队奉命在徐水、固城之间拦击援敌。10月15日起,敌人先后以7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和炮兵的配合下向八旅阵地发动了十几次进攻。我指战员顽强抗击,坚守三天三夜,使援敌不能前进一步,双方形成对峙局面。此时,蒋介石一面令增援部队牵制我主力于保北,一面密令石家庄的国民党第三军火速北上,企图南北夹击消灭我主力部队于保北。我野战司令部决定从保北抽调五分之三的兵力南下,在清风店围歼敌第三军;七旅、八旅在保北继续阻击敌人。这样,保北的敌人由13个团增至19个团,而我军则由30个团减到12个团。我们23团参加了保北阻击战,战斗非常激烈,从涿县开始与敌人接触,先在高碑店以北阻击,未能阻止敌人前进,敌人的坦克来势很凶,再加上冀中一马平川,给阻击带来很大困难。我们采用平地挖深沟、设陷井的办法,隐蔽在一米七的战壕里,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这一着很有效,在定兴与徐水之间,坚持了四天。第五天,敌人用二十多辆坦克、几百门炮向我军阵地冲击,眼看阵地要失守,幸好我们在满城以西缴获了敌人三十多门野防炮,可以打坦克。我们利用刚刚争取过来的俘虏瞄准坦克猛轰,连续击毁了五辆,敌人再也不敢前进了,只好绕道容城。我们抓紧时机构筑第三道防线,在漕河一带顽强阻击,又打了两天,始终把敌人阻挡在保定以北。而在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二纵、三纵、四纵再加冀中、冀西部队汇合于清风店,以十几万人的兵力,将只有三万人左右的罗厉戌部团团围住,打了一个大歼灭仗。保北阻击战,赢得了我军集中兵力的时间,使我军在局部范围内形成了绝对优势,捏成一个铁拳头。清风店战役一结束,紧接着就打石家庄。华北重镇石家庄,西临太行,北通京都,南控华北千里平原,天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位置结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敌军多年苦心经营,城内外碉堡林立,沟渠纵横,明堑暗道,构筑了三道坚固的防线。敌人吹嘘它“胜过马奇诺防线”,“足可固守三、五年”。而解放石家庄,是我军第一次经历的城市攻坚战,也是我军即将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对整个华北战局影响深远。党中央对此十分重视此战,朱总司令特地从西柏坡专程赶到前线,现场指挥。经过百里挑一,张英辉率领的23团光荣地受命担负起攻城主力部队的重任。年11月8日16时,我军进攻敌人第一道防线——外市沟。23团2营4连率先打开外市沟突破口。紧接着的战斗是突破内市沟,这是一场硬仗。在我军三纵突破口外的振头镇,距内市沟有一片2000多米的平坦开阔地,不要说接近敌人,就是战前观察也很困难。为了减少伤亡,必须改造地形。23团在土工作业上是有传统的,冀中平原举世闻名的战争奇观“地道战”就是他们的创举。11月9日夜里,张英辉提出了“人到哪里,工事就到哪里”的口号,率领全团战士顶风冒雨,开始了大规模的土工作业。敌人一夜醒来,面前的开阔地成了弯弯曲曲的战壕。10日16时,总攻开始。三纵、四纵的突击队利用炮火急袭效果,同时开始行动。张英辉指挥爆破队将炸药装进棺材运入坑道爆破了敌人市沟防线的外市堡,继而炸毁其内沟堡,使市沟填平。23团2营4连接着对内市沟的电网、鹿砦、围墙再进行连续爆破,把壕沟炸成45°的斜坡,突击队乘机而上。敌人当然知道突破口对石家庄的威胁,总指挥刘英对嫡系部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突破口夺回来。”我军三纵队司令员郑维山也给八旅下了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守住突破口,力争把口子撕开!23团2营4连爆破手趁黑炸毁敌人西南兵营的围墙,连长张鸿及时发起冲锋。4连哗地一下就涌了上去 ,团长张英辉亲自带领3营跟上来了,突破口得到巩固。我军战士来不及喘口气,敌人便开始反扑。张英辉指挥23团指战员先后打退了敌人的5次进攻,消灭了敌人的第二梯队,把突破口牢牢地掌握在手中。之后,陆续有4个团从这个突破口投入了石家庄市区的战斗。战斗打响两个小时后,八旅已经全部越过内市沟,巷战开始了。23团率先攻入城区,并在“核心区”与敌展开激战,全歼守敌。至此,石家庄宣告解放,回到人民手中。此役,23团荣获解放石家庄“大功团”称号,纵队首长郑维山、胡耀邦,亲自把一面写着“能功善守,坚决顽强”八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锦旗授予张英辉所率直23团。

这部影片要求战争场面气势宏伟,乡土气息浓厚,一定要把当时的历史真实、历史史实反映出来。张英辉将军协助剧组从全省抽了四门日本鬼子的山炮,从上影厂租来四门美国榴弹炮,从济南军分区调来四辆拍《南征北战》时用的国民党的坦克,从内蒙调来几百名骑兵,从四航校调来两架单翼螺旋桨飞机。在拍摄中还作了许多具体指导。他和几位省军区顾问看了样片后,认为还像那么回事,不虚假,再现了历史真实。

作者:陈留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xingzx.com/dxfc/26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