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河,可以分为北易水、中易水和南易水,南易水是瀑河在易县的古称。在此只谈北易水和中易水。北、中易水之间在战国时期是燕国的都城燕下都,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都城。易水运粮河古河道南北纵贯,将燕下都城一分为二,东城是主体,东西两侧有河道及城濠与中易水和北易水相通,四周河水环绕,形成完整的城市体系。
北易水,古名濡水,《直隶通志》载:“北易水古潘水也”。源于易县马头山南麓,东流至大小龙华,沿途汇入刘家沟、太宁寺沟,至梁各庄,先后有豹子沟、旺隆沟、杨各庄沟、下岳各庄沟流入,以下有黄蒿沟汇入从梁各庄东南流,经易县城西、厂东关村、三亢各庄、东西斗城、杨威城、东茹堡,小北城等村入定兴县境。经石柱、沿村、东落堡、南引、河内、东引等村,以下与中易水汇合。年上游修建了旺隆、马头、累子、莲花池、太宁寺、下黄蒿等中小型水库。
中易水,《直隶通志》称武水,一名故安河,亦名白涧河、源于易县西南太行山麓。年至年在易县安格庄村西建成安格庄水库。规划为拒马河紫荆关水电站的反调节水库,年从紫荆关开挖了引水渠,拒马河修有拦河坝,跨流域引水入库,命名为“五一渠”。年“五一渠”扩建,设计引水流量25立方米每秒。中易水河在安格庄水库以下,经尧舜口、野里店、西水冶、至东、西白涧村东流,到周任村东入定兴县境,又经沽酒、百楼、易上等村到河内村南、史各庄村北与北易水汇合后入南拒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