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武功夫如是说:本人物录以李瑞林先生《形意拳侠》收录的武士会创办人员、历任会长、主要会员、传人等人物词条为基础,参照民国原刊史料、百度词条以及后人提供资料整理而成,并注明资料来源,以备进一步完善。
入选人物以生卒年先后排序,不详者按姓氏笔画顺序列于最后。遴选范围以中华武术会第一代、第二代成员为主体,以第三代为辅,仅为中华武士会众多优秀武术家的代表,尚有多人因资料短缺未能收录,希望武术史家及读者提供史料和线索。
02.王中泉(—)
沧州南皮张旗屯人。幼年习家技,闻罗疃八级拳、六合大枪威震天下,遂于年拜黄四海为师,从师12年,先后得师爷李大忠、张克明指导,其功大成。王中泉将罗疃的行者棒、六合大枪及自家的八棍头棍法结合,王最精八棍头,江湖号称“神棍”王、“条子”王。光绪末年,赴北京戳杆授徒,在北京城九门“挂棍”(摆擂台)无敌手,在北京城内号称“天下第一棍”。年,王中泉与张景星、李书文率领众弟子赴天津中华武士会任教习,威震津门。王中泉之功深艺高,被驻扎黑省许兰洲将军请至家中,称其为老师。王中泉是八极拳门早期闯天下的代表人物,八极拳在京津地区传播并立足,王中泉、李书文功绩卓著。(节录自百度百科)
04.李瑞东(—)
李京兆之武清人,幼病鼻而缺,拳家多称之为鼻子李,以其精太极也,又称曰太极李,家富而好拳,少年好客,有水浒传柴大官人风,故其所取也博。未遇王兰亭,王故杨陆禅之弟子也,遂专心太极,其教后进,先以太极八式。民国元年,以门人之互相构煽,与李存义约,角术于天津青年会,瑞东逾时不赴,其识体崇让如此。瑞东曾躬至河南陈家沟,旋京微言京派太极之稍异,其门人争以京拳皆错太极有真喧,京派太极拳者,群觌瑞东,迫与之角,瑞东卒袖手,以无听细言为释,其谦沖和蔼如此。家备场所及碑帖笔砚之属,邑人之习拳临帖者,随时教之,其博爱及人又如此。而称之者多逾量之言,有谓:村牛疯,吾师掊之而牛死,骨且无寸完者。有谓:猫形墙上,吾师戟指之而猫毙云云。(节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05.冯国璋(—)
字华甫,河北河间县人,直系军阀。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曾任北洋步兵学堂总办兼督练营务处总办。年中央练兵处任军学司正使。后历任统制和第一军总统。辛亥革命时率领北洋军镇压武昌起义。曾奉命率军进攻南京,镇压“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苏都督,坐镇东南。袁世凯称帝后曾任命他为参谋总长,后来又让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总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对袁世凯称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经过国会补选冯为副总统,在南京办公。后黎元洪与段祺瑞府院之争,引发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辞职,冯国璋进京任代理总统,段祺瑞复任国务总理。民初,任中华武士会名誉会长。(录自百度百科,略有增补)
06.孙禄堂(—)
孙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直隶完阳人,形意师李魁元李存义,逮事郭云深,八卦师眼镜程,太极师郝为真。为真师亦畲先生,亦畲先生师武禹襄,武受之河南怀庆府陈氏清平,盖与杨陆禅同源也。八卦形意两家之互合,始自于李存义眼镜程,太极八卦形意三家之互合,始自涵斋。涵斋于三家均造其极,博审笃行者四十年,近著三家拳学行于世,其言明慎,一归之自然,而力辟心中努力、腹内运气等说,因拳理悟透易理,及释道正传真谛,经史子集释典道藏之精华,老宿所不能难也。旁及天文几何与地理理化博物诸学,为新学家所乐闻焉。
民国十一年冬,遇之津门,亲授三家精意于同门,自黎明谈至午夜,指画口说,无倦容疲态,十余日如恒,问之,则曰是吾常也,倦则温太极十三势一遍,即解耳。先是孙之弟子某,盛道孙设教某县某寺时,以狸猫上树势,手足贴墙上,身离墙外,如弓形,可一时许,足痕去地丈余,学者至今保之,以为矜式。面询孙,孙曰儿童辈饶舌哉,言次,手足贴墙上,曰今只能若斯而已,予老矣,不能践前迹,乃下。视之,足离地可四五尺。此则中西学理所不能明,盖重心在背,人之手足无吸盘之构造,不得吸定也。又云,郭先生虎拳,一步可走三丈,罄予能仅及两丈五,先辈之难及,斯其一坧耳,请试之,果两丈五,是年孙已六十一岁,体不及五尺,貌清癯,骨如柴,腹如饿状,无努张之致,而力无穷也。所述各家拳理拳势极博,拟皆著录尚未也。近有出世之想,亦未决。问以形意力实,八卦力巧,太极力灵,何以可合,曰譬之物,太极皮球也,八卦铁丝球也,形意钢球也,惟其皮,故无曲无伸,不生不灭,惟其透,故无失无得,无障无碍,惟其钢,故无坚不摧,无物不入,要皆先天之力也,皆一气之流也,先则不后,一则不淆,乾健也,则视为纯刚,坤顺之,则执为纯柔,固无玟理,如执血气为人之素,或执肌肉为人之素,岂道论也耶,余载所著之拳学,请各探讨焉可也,然予老矣,吾道赖诸师弟光大之。(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07.李书文(—)
字同臣,河北省沧州人。八极拳代表人物之一,以六合大枪闻名,别号“神枪李”。幼时首拜八极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极拳三年。后拜在师伯黄士海门下习练大枪六载。民初,参加天津中华武士会,为中华武士会中重要成员之一。年,李景林聘请他为其部队教官。年,携李萼堂、魏鸿恩至山东沈鸿烈每军处为武术教练。年,张之江在南京创立中央国术馆,李书文受聘为顾问。年,河北省国术馆成立,被聘为顾问。同年,赴杭州国术大赛,担任检查委员。年,李景林邀请他至山东国术馆。年春,应邀参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主持的全省国术考试,担任裁判,并表演纯阳剑、八极拳、六合大枪。之后,回到天津小站,在其养子李萼堂家长住,年因脑溢血过世。(节录自百度百科)
08.尚云祥(—)
字霁亭,山东乐陵尚家村人。幼时随父进京经商,经营马蹬铺。自幼嗜武成性,初从马大义学功力拳,在北平鲜有敌手,一度自恃功高,于北平护城河边败于形意拳师,从此历经三年奔走,终拜武坛名师李存义。同时得到程庭华传授。尚云祥不计寒暑,汗洗朝夕,终于功力大进,艺冠群英。庚子之乱李存义避祸西去,将山西宋世荣、车毅斋形意拳系心得尽授师祖,尚云祥也曾两次西去访心意六合同门,颇有心得。师爷郭云深得知形意门中后起之秀尚云祥,亲去验功,深得厚爱,亲授三绝艺:一是大杆子,二是号称打遍天下“半步崩拳”,三是腹下的“丹田气打”。当时人称“铁胳膊尚”、“铁脚佛”。尚云祥先后在清朝大内总管李莲英府护院,在李存义的北京沛城镖局、保定的万通镖局主持镖局。年南京国术擂台赛聘为仲裁委员。年受二十九路军军长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练士兵。(辑自李文彬文)
09.张占魁(—)
字兆东,河北省河间县后鸿雁村人。早年在家务农,从一姓王拳师习少林拳技。光绪三年秋,因华北大旱,张占魁进津谋生,以贩卖瓜果蔬菜为生,有幸结识李存义,并结为金兰。后经李荐拜师于刘奇兰先生门下,习形意拳法。光绪七年,在京结交程庭华,第二年冬,董海川去世,张占魁坟前递帖,程庭华代师传艺,后成为近代武术史上一代巨匠,其形意拳、八卦掌技艺炉火纯青,功力独到,有“闪电手”之称。年后,在天津历任县衙“马快”、营务处头领,拿贼捕盗,成绩卓著。年,参与创建中华武士会,并亲身执教。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年上海市运动会、年青岛第十七届华北运动会、南京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第二届国术国考、年天津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张占魁出任总裁判长或评判委员之职。一生传授门徒学子数千人,知名者有:王俊臣、刘晋卿、裘稚和、赵道新、姜容樵、钱树樵等。(节录自年出版张占魁著作手抄本《形意武术教科书》)
10.卞月亭(—)
卞荫昌,字月庭,天津人。工商界爱国人士,天津巨富之一。清末任职户部、工部、法部。年任天津商务总会协理,后任天津军警联合会体育社评议员。年辛亥革命后,出任天津商团军团长、天津红十字会执行委员。年任直隶商务联合会会长,又任直隶都统冯国璋的参议顾问,年任直隶巡按使公署参议。年以中国代表团团长名义参加巴拿马博览会。年10月,“老西开事件”上,以卞荫昌为核心的津商会发挥了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积极支持天津人民反法抗争运动。年天津红十字会成立,卞荫昌被推举为理事长。年被选为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并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年五四运动爆发,卞荫昌为“救国十人团”总团长,以实际行动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后任直隶商会总会长,兼任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年曾任中华武士会会长一职。(录自李瑞林文)
11.唐维禄(—)
世居宁河东丰台人,出身贫寒。年,唐维禄拜形意拳师申万林习武学艺。年,“中华武士会”成立,唐维禄拜会长兼教务主任李存义为师。此时,唐维禄已经40多岁了,却大器晚成,成为武士会中的佼佼者。毕业后,到汉沽的沿海渔村教武,徒弟全是卖苦力的穷人。唐维禄收徒不拜帖,不办酒席,不让学艺的人破费分文。唐维禄侠肝义胆、功高德重,被誉为“赛白猿”,与武学宗师孙禄堂并称“河北二禄”。(辑自李瑞林文)
13.王法勤(—)
字励斋,笔名高阳酒徒,河北高阳人。清末赴日本留学,年与东京同盟会建立秘密联系。武昌起义后任京津同盟会纠察部长兼天津共和团团长。年任国民党北方支部长、河北省议会议长。后又被选为国会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时支持孙中山讨袁,失败后仍继续在京沪各地进行反袁活动。后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党。年参加护法运动。年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委员兼调查部长。北伐期间任国民党,北方军事特派员。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离北平辗转到达四川。年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年在成都病故。中华武士会发起人之一。(录自百度百科,有删节)
14.程海亭(—)
海亭,名云龙,眼镜程之子,年少丧父,力学不辍,于八卦掌门拳械研习精熟,友恒泰,兼潜心太极者二十年。民国七年夏,天津中华武士会展览武术,延海亭莅为审查员,鉴别武学綦详,并出其家学示人,其手法有类点穴者。请以太极示观者,卒不应,然于密室演教同人,以六路戟法授韩怡菴,所肆三才剑、纯阳剑以及六路戟,为侪辈间绝唱,后进矜式焉。尝供职步兵统领,民九以后,供职天津镇守使署,近复回京矣,年不及五十。(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15.李彩亭(—)
曾用名李焕,字呈章,定兴县张祖庄人,著名镖师李铁珊之孙,李梁栋之长子,与其弟李文亭、李耀亭合称“定兴三李”、“李氏三杰”。幼承家学,随父亲习练长拳及各种器械,初善地堂刀、地堂拳、米砂刀、米砂剑、翼德枪。十八岁开始保镖,曾设镖局于苏州,蜚声南国。三十岁时与弟文亭、耀亭至鄭州师事李存义,学习形意拳,武艺更加精湛。民国后,设教于天津李善人家及北京“尚武学社”,门徒极盛。李彩亭也是天津中华武士会的重要成员,任中华武士会教员,曾参加民国七年在北京举行的“万国赛武大会”等多次中华武士会组织的大型活动。李彩亭的主要传人有:李春海、李春舟、朱殿深、王凤林、朱国福、谢永会、王殿忠、谢奎、卢生、刘锡珍等。(辑自李洪钟文)
16.马玉堂(—)
字子重,河北省安平县子文镇人。年,马玉堂来到河北省新城县,巧遇同乡孙万顺,二人商议在新城县北关开了一家饭馆,取名万聚馆。自这以后便定居新城县北关。马玉堂一边做生意,一边继续练武。他生性耿直,待人忠厚,在河北安平、定兴、新城一带名声很大。此时偶遇李魁元的得意门生孙禄堂,两人结为金兰之好。孙将马介绍给李存义先生,并投帖与李老成为正式门生。后与李存义得意门生尚云祥结为金兰。从此马玉堂,尚云祥,孙禄堂结为三兄弟。在几位师兄弟的帮助下和李存义的指点下,马玉堂很快掌握了形意拳的精华与要领。在这以后,师兄弟送他“钻天猴”绰号。民国元年,李存义在天津开办武士会,并举行了全国国术表演赛,马玉堂在比赛中,其形意拳得到在场同仁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这次比赛的“优胜奖”。在以后的年代里马先生广收门徒,一心放在形意拳的普及推广上面,谆谆告诫弟子刻苦练习,千万不要练成“花架子”,提倡艺德并重,培养出朱国福、高振东等高徒。(录自马元基文)
17.李文亭(—)
字星阶,定兴县张祖庄人,“定兴三李”行二。李星阶幼年随父亲习练外家拳械,后师事李存义先生,习形意,内外家拳术均达上乘,且大器早成,与其兄一样十八岁开始从业镖局,早年设镖局于奉天,往返热河、山东、直隶及东北三省。辛亥革命后,李星阶返回关里。民国三年,应友人唐梦虹之邀,陪同唐到云南顺宁府任府尹,被保荐为顺宁警备队大队长。民国四年,随同蔡锷举兵讨袁,屡立战功。民国六年,主持天津中华武士会教务。民国八年,继任中华武士会会长。民国七年夏,天津博物院开成立展览大会,协助李存义先生主办武术展览,召集北方数省六十多个门派,盛况空前。民国九年,直隶省举办展览会,附设武术馆演习技艺,武术表演大会以中华武士会为主体,主办方为李星阶颁发“武师”奖章。民国十七年,任河北省国术馆教务处长。民国十八年,参加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浙江省主席张静江赠与龙泉宝剑两口。抗日战争后,返乡组织抗日队伍。一生传人众多,主要有:李敦素、张耀东、何威如、杜化南、李怀白、唐凤亭、唐风台、李瑞亭、王仲阳、关宝纯、关宝询、王风会、韦庆、李宗山等。(辑自李洪钟文)
18.韩慕侠(—)
原名韩金镛,天津西青区(原属静海县)王稳庄乡大泊村人。自幼习武,与其祖父学习迷踪拳,13岁时拜周义斌为师,习少林拳。后拜张占魁为师,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张占魁非常赏识他,也将他介绍到李存义门下习武。于民国元年,参与创建中华武士会。年受聘于天津南开学校,任武术教师,学生有周恩来、于文志等;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武馆,培养了大批精英。此后,受张学良将军之邀,出任十六军千人“武术团”的教官,“武术团”即大刀队,集训于杨柳青达二年之久。韩慕侠训练的大刀队在东北军易帜后,被编入宋哲元的二十九军,在抗日中显示了威力。(辑自百度百科)
20.王子翙(—)
王子翙,名凤龄,年五十一,新镇(旧保定县)世家子。幼读书,甚鲁,书数行,夏楚不克成诵。好嬉戏,遇技击者,辄默识其粤,无或遗也。父兄知其性好,延名师授长拳,以是匝新镇百余里,子翙以巨擘鸣其间。年三十,遇形意派某,弱焉,乃俯首李存义,为入室弟子,以长拳功力深得其精意,形式不尽合,显手法敏妙,无懈著。与李彬堂、定兴三李相伯仲。受知于直隶省长朱经田、军务厅长刘锡钧,盖皆从子翙习拳也。直奉战事,新镇为往来衢道,知事某因应无术,延子翙佐支应,费省而得两军欢,县民以之庆安全。其理剧能驯人性有如此者。善四门龙形双刀、虎头钩、盘龙枪、善安身炮、龙形拳、八字功。民国十年,遇孙禄堂于天津,有从孙受纯阳剑者,学者未悉端倪,子翙睨之,起舞若熟手焉。孙禄堂惊其才,与谈形意太极八卦三门妙谛,均能于言下领悟。禄堂曰:吾弟殆具宿慧耶。此兄得之诸先生,铢积寸累数十年者,何耳入心通如是勉旃。(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21.姚馥春(—)
名兰,字馥春,河北省遵化县人。少时从本乡武术名家徐明德习少林绵掌,后又遇河间人刘晓兰学得形意,年,学太极于保定清苑人汤士林。后姚馥春往天津求艺,加入中华武士会,与张兆东和李存义交谊甚深,与李存义朝夕研练,间得韩慕侠、刘锦卿指导,十年后列为张兆东门墙。年受李景林先生之邀,姚馥春赴上海,作为发起人之一,在上海成立了“中华国技学会”,后又与其师弟姜容樵等人成立了“上海尚武进德会”,并任中央国术馆教员。年,任浙江省游艺大会监察委员,同年与姜容樵合著《太极拳讲义》一书,是研究中国各派太极拳的重要参考文献。(录自李瑞林文)
22.张恩绶(—?)
字泽余、哲如,直隶深县人。光绪三十年,由保定大学堂选送日本留学,初入经纬学堂普通科,卒业后,入早稻田大学经济政治科。宣统二年六月,卒业回国,应学部游学生考试,考取法政科举人,三年,朝考一等,绶七品小京官,签分发邮传部供职。辛亥革命事起,与同事组织保安会于津门,津埠秩序多赖以维扶。民国成立,历充顺直临时省议会议员,众议院议员,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教员、教务主任、校长,北洋法政学会会长,民国法政讲习所教务主任,中华武士会会长(编者注:会长一职待考),共和党干事,进步党地方科主任,京兆地方自治研究所教员等职。宣统三年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任职时,注重体育,议添技击一门,以振作精神,聘请形意拳家李文华担任教授,张恩绶在刘文华出版的《形意拳术诀微》一书序文里提到:“吾国拳术之施于学校殆以此为嚆矢焉。国体变更,民气勃胜,尚武之风应时而起,余与刘君及二三同志首创武士会于津门”。(辑自年左藤三郎《民国之精华》,刘殿琛《形意拳术诀微》)
24.黄柏年(—)
字介梓,河北省任邱县鄭州镇三铺村人。幼年体弱多病,从鄭州少林拳师高士平习武。年,拜师于李存义先生门下,专攻形意拳、八卦掌技艺。年,随师李存义执教于天津中华武士会。年,在同乡黄振魁(驻防上海)任武术教官。年任上海“尚武进德会”教务股主任。年11月,受聘为杭州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年,应南京中央国术馆之聘,教授形意拳、八卦掌、刺枪之术,因技高艺纯,不负重望。年,于重庆军校任国术教员。年流落西安。中年在其师所授“四门龙形掌”的基础上,集自身所学,融会贯通,创“龙形八卦掌”传世,并于年将此术编著出版,为八卦掌在江南的传播,贡献极大。年,黄柏年回归故里。先生生前于武术界素有“百步夺枪飞掌黄”的美誉。一生所授弟子众多,诸如张文广、何福生、温敬铭、蒋浩泉、杨绍虞等。其子女四人子国信、国勋、国桢,女国维,俱承家学。(录自年台湾版黄柏年《剑术》)
25.傅长荣(—)
艺名剑秋,天津宁河县芦台镇人。年,傅长荣拜师燕赵拳名家尚汇川学艺。年,拜师形意拳家申万林习武。年,拜师“单刀李”李存义。傅长荣与三师学艺十几载,集众家武技之长,深得其奥。年,傅长荣抵奉天收徒练武时,曾与一白俄武师角力获胜,在武林显露头角。年,在奉天小河沿擂台,击败4名日本武士。事后,张作霖请傅长荣出任侍卫官兼奉天讲武堂武术教员。年皇姑屯事件后,傅长荣辞职回乡。同年又到河北的沧州教拳。年,任杭州国术游艺大会监察员。比赛结束后,赴武当山拜访,传艺于武当山,就是现在的武当形意拳。傅长荣也拜在武当徐道总门下,排列为十六代传人,习得武当拳、武当剑法、盘手法、乾坤球、玄武棍、龙门枪等拳械。此后,傅长荣在元锡、上海一带设馆传武,至年回乡,桃李系天下。(辑自百度百科)
29.郭汉之(—)
天津人。早年从天津花拳名家五彩云习外家拳。后从李存义,开蒙形意拳,李存义离津后,转从尚云祥,递帖拜师,习形意拳。后郭汉之先生又从孙禄堂、刘文华学拳。后机缘巧遇梁兴华,学形意拳二步功法——形意统一拳,拳艺大进。年,加入中华武士会,中华武士会经费短缺,郭汉之经常出资捐助。年,任天津市国术馆教务主任、副馆长。“九?一八”事变时,郭汉之联合天津武术界同仁组成“抗日救国大刀队”。一生弟子有金宝华、杨立德、杨润田、张牧石、高椿年等。(辑自于经元文)
30.杨明漪(—)
名湲。生于山东历城有名的书香世家。杨明漪天资聪慧,十五岁时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乡试,名列榜首。辛亥革命时期,成长为革命党在山东学界的代表人物。年11月,山东同盟会和山东各界联合会,推举杨明漪等五人为代表,谒见统制,促成辛亥革命山东独立。山东独立失败后,杨明漪逃匿至天津,在司法界供事。此时,杨明漪加入中华武士会,除和李存义老师学艺外,还研习于李彬堂、郝恩光等,对形意、太极、八卦均精通,年著有《近今北方健者传》一书,为后世研究中华武士会留下宝贵史料。杨明漪平生精通经史子集、书法金石、佛学武术,同时还有一部《胡然集》行世。其生前所绘武学著作毁于兵燹,其他著述佚失。(录自阎伯群文)
31.李耀亭(—)
字子扬,定兴县张祖庄人,“定兴三李”行三。身体魁伟,功深力巨,与人和煦,循循善教,早承父训入鄭州师事李存义,于形意特精,善三合剑、龙行剑、杂式锤、锁口枪,各种兵器无不精通。早年继承祖业镖局于鄭州,民国元年随师父李存义创立天津中华武士会,武士会成立不久就被北洋大学聘为武术教员,历时四十余年,身居一校,誉塞全国,学生遍及海内外。国民党政界要员陈泮岭、曾养甫、陈立夫、陈果夫等都曾向李子扬学习拳术。民国七年秋,北京开万国赛武大会,李存义为维护国术,率弟子入都,拟与俄力士康泰尔角,格于警厅未得交手,把赛武会改成演武会,当时步军统领李阶平将军微服设座台上,见李子扬舞三合剑,身势低,走剑缓,气贯穿。慨谓左右曰:“神乎技矣,剑势以低为难,舞者身伟而若斯,功力深也。”民国十八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及民国二十二年南京暮二届国术国考,李子扬均被聘为评判委员。年病逝。李子扬先生门徒甚众,主要传人有:李春芳、王鸿恩、魏凤岭、王汉臣、石让、傅少侠、张文斗等。(辑自李洪钟文)
33.阎道生(—)
阎道生,字子阳,四十岁改字至阳,号阅庐,别号阎仲子、北溟剑士。直隶静海县扬芬港村人。世业儒。父炳萱,善音韵,喜昆弋。子阳即根抵家学,更喜古今体诗,善绘画。书初师山谷,后摹石门铭及素师狂草,复力追殷周鼎彝金石之学,文器兼重,考据颇勤。光绪末年,求学于湖北武备学堂,遍游湖南北,归津后,任直隶提学使司画师,襄办中华武士会,有终焉之志。师事李忠元,习形意,尤笃爱剑,所好头合剑、二合剑、八卦剑、龙形剑、三十六剑、连环剑、十剑以及十三刀法,皆精妙。有心得。中华武士会矗立十余年之久,经劫不稍颓者,子阳与有力焉。为人沉默寡言,不以其能示人。民初,李存义口述,杜显阁编录之形意拳谱,阎子阳绘图,木版刊行,有《五行连环拳谱合璧》《连环剑谱》《五行剑谱》等二十余种,河北形意拳由秘传而为公开传播之肇始。(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有增补)
35.李玉琳(—)
河北任邱圈头村人。自幼随郝恩光学习少林、形意、八卦等拳艺,在郝恩光东渡日本期间,受师爷李存义指导,并在天津“中华武士会”和“辅轮中学”任武术教员。至年,李玉琳随孙禄堂在上海任“中华体育会”武术教员和“尚德武士会”会长等职。年,任山东国术馆教务主任、教务长等职,与国术馆同人编纂了教科书《太极拳讲义》。年,李玉琳在哈尔滨成立太极拳社,成为把太极拳传入东北的第一人。后来又在沈阳、长春建立起太极拳分社,主要传授孙式太极拳、杨式81式太极拳以及武当剑、太极剑和形意、八卦等拳械,使太极拳运动在东北三省发展起来。李玉琳弟子有:李天池、李天骥、黄恕民、栾剑秋等。(录自百度百科)
36.霍殿阁(—)
字秀亭,直隶沧县东南乡小集人。14岁的霍殿阁学得二郎拳、三十六拳、四郎宽拳、溜腿架等,轻功也有一定基础。两年后,霍殿阁又随“神枪”李习八极拳、六合大枪等技艺,从师苦练12年。霍殿阁技艺大成后,“神枪”李书文带其到北京、天津闯荡,磨炼技艺。由于“神枪”李之言传身教,其艺大精,渐入化境。年,中华武士会成立,霍随张景星、王中泉、李书文三位尊师赴天津任教习,与师表演六合大枪对扎,艺惊津门。年,任黑龙江省陆军师(许兰州将军处)军官学校武术教习。年,许赴奉天投奔张作霖,霍就随许兰州将军到沈阳军中任教习。霍在齐齐哈尔、沈阳、哈尔滨等地,因功深德高,与人较艺,以艺服人从不伤人,故朋友极多。李景林将军任直隶督办,请“神枪”李、霍殿阁师徒教其军将。后来霍殿阁应许兰州之请,开办天津35国术馆。年,溥仪聘霍殿阁为他的武术教师,霍庆云等为护卫。溥仪赴东北当日本的傀儡皇帝,霍殿阁等随至长春,多次战胜日本剑道、空手道、柔道高手。年6月,“大同公园事件”霍殿阁之护军弟子打伤10余日本兵,日本人乘机迫使溥仪赶走霍殿阁的护军弟子,霍殿阁也遭到处置。(录自百度百科)
37.马凤图(—)
字健翊,回族,河北沧县杨石桥(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幼随祖父、父亲习劈挂拳及摔跤等艺,并随舅父吴懋堂和孟村吴世柯习八极拳。宣统元年考入天津北洋师范。年参加同盟会燕支部,加入中华武士会。马凤图与弟马英图皆是中国近代署名爱国武术家,长期投身于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精通八极披挂、六合枪法、唐刀战法等并在前人基础上有所创新,把中原地区的通背拳法传入西北并自成一家。(辑自百度百科)
39.蒋馨山(—)
河北枣强人。蒋馨山幼年拜八卦掌第二代宗师程廷华为师,后受业八卦掌绝唱家程海亭先生。年再机缘得拜武当丹字剑传世宗师宋唯一为师,学习离卦八卦掌和武当剑法,是唯一集董海川坎卦八卦掌、宋唯一离卦八卦掌一身的武术大家,为近代武当武技集河北枣强人。蒋馨山幼年拜八卦掌第二代宗师程廷华为师,后受业八卦掌绝唱家程海亭先生。年再机缘得拜武当丹字剑传世宗师宋唯一为师,学习离卦八卦掌和武当剑法,是唯一集董海川坎卦八卦掌、宋唯一离卦八卦掌一身的武术大家,为近代武当武技集大成者,民国时被誉为“华北三山”之首(华北三山即蒋馨山、郭铸山、吴俊山、曾被聘为中华武士会客座教习。蒋馨山毕业于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后从戎,一直辅佐表兄李景林。年李景林督直时,一起同李景林、程海亭、宋唯一、郭铸山等发起成立了“净业国技研究社”。年的末期,时为直隶督办的李景林还积极为中华武士会的生存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年,蒋馨山随李景林脱离军界后,专职武术的继承、研究和传播。年随李景林供职南京中央国术馆。年11月程海亭去世后,成为净业国技研究社第二任社长。年底,又与李景林、傅作义等共同组建河北省国术馆,河北省国术馆董事11名,“华北三山”的蒋馨山郭铸山两位名列其中。年被聘为浙江国术游艺大会评判委员。年辅助李景林在济南筹建山东国术馆,并在山东国术馆任职。年12月,李景林去世后不久,蒋馨山回津,一直在津传播武学至晚年。
40.张荫梧(—)
字桐轩,别号毅生,直隶博野人。其家族是博野县有名的豪族。博野县是清初学者颜习斋的故乡,颜李学派的发源地,学风浓郁,张荫梧受其影响,幼时熟读经史,均能背诵,成年后仍未能忘怀,他崇尚颜李的“四存学说”,即奉其为学问,又是其立身处世的指南,又是后来其办四存学校的基础。该地尚武之风甚盛,张荫梧亦精拳仗技击之术,且一生坚持不辍。张荫梧于年初学形意拳于京师燕京,每夜练之,即风雨不少辍,后于天津武士会师李存义,从李彬堂习武穆形意拳,气功剑术各大进。升学保阳军官学校,张荫梧欲以所学普诸人,课余授同学辈,设立武术研究社,张荫梧于斯道甚有心得,编辑出版《武术研究社成绩录》。年任太原国民师范军事教官时,张亦以此书为教材。年任河北省国术馆副馆长。(辑自年《武术研究社成绩录》,有增补)
41.朱国福(—)
字炳公。河北省定兴县大朱庄人。年拜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后又跟定兴李彩亭学艺,精形意,通太极,擅八卦,很快在同门中出众拔萃。成年后,朱国福开始保镖生涯,往来京津,名声远扬。师爷李存义很欣赏朱国福,在天津公园武士会亲自传授八字功和形意十二形。同时得到张占魁、孙禄堂的传授。年,朱国福受李存义之托,护送遗老周善培南下上海,恰逢上海法租界举行国际拳击比赛,朱国福去看了几次比赛,遂对拳击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研究拳击,并致力于使拳击之技法与形意劲、八卦步结合。年,朱国福在基督教青年会的楼顶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拳击队,分成男女两队,平时训练,节假日在上海大世界举行商业拳击比赛和表演。年,朱国福在上海创立武学会,倡导国术和拳击的结合,提倡国人习武强身,以技击能力高超、多次与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胜而闻名,朱国福兄弟四人被武林称为“朱氏四杰”。年,朱国福参加第一届武术国考,获最优等榜首。年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担任教务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被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年,朱国產邀任湖南风凰34师军训所少将副所长。年,朱国福调湖南长沙任湖南省国术馆教务长兼总教官,主要培训军官。年,朱国福来到重庆,先是筹建了重庆国术馆,后改成陪都国术馆,朱国福任国术馆副馆长。年,开始兼任教育部体训所讲师、重庆市国民体育委员会委员、国术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和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国术教师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朱国福继续在重庆大学任教,并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西南总分会武术研究整理组组长、中国武术学会委员、重庆市武术协会第一届副主席。年,朱国福接受西南军区贺龙元帅的邀请,为军队培养武术人才,并为军队编写了刺枪、劈刺等行之有效的军事教材。(录自百度百科)
42.姜容樵(—)
字光武,河北沧州人。出身武术世家,曾祖父姜廷举为秘宗拳大师。幼读私塾并从叔父德泰(武进士)、姑丈陈玉山习练“铁腿”,传得行侠暗器等技,与“万能手”孙通所传多种拳技,学秘宗拳械及檎拿格斗之技。十余岁便与叔父挟技走天下。年投师张占魁专习形意、八卦拳术。酷嗜斯道,长年不息,从师二十余载。曾执教江苏省第十中学。在上海创办尚武进德会,三十年代又发起组织“健康试验社”、“击技试验社”,年受聘为南京中央国术馆编审处处长工作十二年,主编《国术丛刊》。抗日期间,辞离国术馆,前赴皖南大学担任文学、历史讲师三年。年辞职后,专门从事武术和文艺写作。年任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总裁判。曾多次在全国武术大会上表演形意、八卦、秘宗、陈氏太极长拳、太师鞭、青萍剑、八卦奇门枪等拳术和器械。一生精武通文,著作颇丰,先后编纂出版《写真秘宗拳》、《写真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八式拳合刊》、《太极拳术讲义》、《写真太师虎尾鞭》、《写真太师水磨鞭》、《写真鞭枪大战》、《写真青萍剑》、《昆吾剑》、《少林棍法》、《八卦夺门枪》、《八卦掌》等书28部,为武术文化遗产的发掘,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辑自百度百科)
43.陈泮岭(—)
字峻峰,河南省西平陈庄村人。少年时受武术名师教导,长而离乡,复亦勤于研究练习。就读北京大学预科时,从佟联吉、刘彩臣、程海亭习形意、八卦。从吴鉴泉、杨少侯学太极。民国六年转天津北洋大学时,从李子扬和李存义习形意、八卦。不久再回北京大学,追随纪德、许禹生,学习形意、八卦、太极、岳氏连拳。年兼任河南省国术馆长。年,任中央国术馆副馆长。在重庆筹组国术比赛两次,成绩斐然。年,重庆教育部及军训部联合成立国术编审委员会,陈泮岭被聘为主任委员,聘请国术名家多人,编成教材五十余种,挂图四十余幅。赴台后,年成立“中华国术进修会”,即现在中华民国国术会前身,任第一届理事长。继之,成立太极拳俱乐部,并举办国术全省比赛、全国比赛,以及台、港、澳国术大比赛等数十次,当时三军球场,国术比赛,轰动遐迩,影响海外。台湾国术由于陈泮岭之大力倡导,发展迅速。(录自百度百科)
44.褚桂亭(—)
名德馨,字桂亭。河北省任丘县鄭州镇南关村人。13岁拜形意高手姜玉和为师,姜玉和又推荐给前辈李存义亲授,并先后受业于梁振甫、张占魁、孙禄堂、尚云祥、黄柏年等大师,武当剑法受益于李景林先生,而太极则受教于杨澄甫、杨少候大师。他早练形意,晚练八卦,白天和师叔郝恩光、黄柏年,师兄赵克礼、李玉琳、钱国荣等在一起研究苦练,功夫精进。年,跟随李存义在中华武士会深造,约有十年之久,终得形意真髓。年,浙江国术馆在杭州成立,褚桂亭被聘为国术馆教师。年至年间,每逢南京武术国考,褚桂亭均担任评判委员。上世纪30年代中期,褚桂亭赴南京教拳,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均争相礼聘。褚桂亭以精湛技艺被聘任金陵军官学校总教官、南京国民政府武术总教官等职。解放后,褚桂亭从南京迁往上海定居,传授弟子众多。年,国家体委指令上海市体委组织编写《杨式太极拳》一书,褚桂亭也应邀参加编写小组,经改编为八十八式,推行至今。(录自百度百科)
45.郭铸山(—)
字有恒,祖籍河北吴桥。先祖迁居天津,在津经营“郭天成”机器厂,素负盛名,家资殷实。父亲郭庆年喜与武林人士交往,与刘德宽、李存义、张占魁等是挚友,赞助中华武士会办会经费。八岁拜师李存义,习形意拳,后又在程庭华墓前拜师,由程海亭代为传授八卦掌,常于中华武士会、净业庵国技社活动。年任河北省国术馆董事,与蒋馨山、杨明山并称“华北三山”。年任山东省国术馆顾问。秉性豪爽、狭义,于武林中颇有贤名。(辑自年张风杰《八卦太极拳》)
46.卞彭(—)
卞彭,曾用名卞彭年,号蠡洲。祖籍江苏仪征,李鸿章外孙,中国银行天津分行经理卞白眉长子。美国白朗大学哲学学士,美国哈佛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研究生、科学博士、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卞彭有五个弟弟:卞柏年、卞松年均系留美化学博士,卞万年在医学界享有声望,卞凤年曾任中国银行悉尼分行经理,卞美年为著名地质学家,五人均是李存义弟子,加入中华武士会。年9月,卞蠡洲曾随师赴京,参加万国赛武大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十二洗捶,《大公报》、《益世报》均有报道。
47.李春芳(—)
定兴县张祖庄村人。李子扬之子。自幼随父亲习武,身体魁梧,膂力过人,精通内外家拳械。民国初年,曾跟随师伯郝恩光在东北从军剿匪,亦得郝恩光的传授与指点。李春芳擅长技击,在津、京一带颇负盛名。民国二十二年参加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国术国考,力挫群雄,获得拳术甲等(最优等),得“银盾”一尊。年,50岁的李春芳参加天津民族形式体育比赛的擂台赛,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前二名,在赛前脚腕意外扭伤的情况下,参加决赛,获得重量级亚军。解放初期,李春芳在天津及北京等地教授武术,直至年因患食道癌去世。(录自李洪钟文)
48.裘稚和(—)
河北河间人,自幼喜欢武术,跟随其父裘祖诚经商时相识张占魁,在南京又结识冯国璋之子冯伯丛。年,由冯伯丛主持,袭稚和拜师张占魁,加入中华武士会。袭稚和每日在天津东马路文庙的崇圣寺殿前刻苦训练,根椐数年积累,融合张占魁“形意八卦”内涵之功法,吴翼翚“华岳心意六合八法”之精髓,韩慕侠八卦掌技法,钱树樵“形意盘根”法之精粹,赵道新“新会拳”实搏功法,借鉴“向心力”“离心力”“轴心力”的科学规律,衍编出式螺旋拳,为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7.李敦素(—)
李敦素,名春白,亦用醇白,定兴县张祖庄村人。李星阶之子。幼年随父在中华武士会习武,专攻形意、太极、八卦拳术,得到李存义、尚云祥、周祥、郝恩光、程海亭诸先生的传授与指点。年拜孙禄堂先生为师,融孙李两家拳技于一炉。由于李敦素武功出众,且颇具文彩,被天津法政大学、中法大学聘为武术教员。年南京举行第二届国术国考,成为最年轻的评判委员。年与父回乡组织抗日队伍。年,在北京创建“中华武术社”,培养了一批优秀武术人才。(录自李洪钟文)
50.赵道新(—)
原名赵恩庆。自幼聪慧,幼时读过高小与甲商,精通修表、电报,好运动,凡举重、游泳无不习之,尤嗜武艺。其父赵荫堂亦喜好拳脚,于是领其拜在天津武术大师张占魁门下学习形意八卦掌。赵道新颖悟过人,仅习艺数月便击败了几名武林高手,轰动了天津武术界。张占魁亦视其为武学奇才,遂将一身绝技倾嚢相授,孜孜以教诲,并为其取名为“振邦”,寄予厚望。赵道新则深求苦索内家拳真髓,寒暑不易,功臻上乘。年,赵道新随张占魁参加在杭州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武术运动会比赛,获得优胜奖。之后,赴上海拜会钱砚堂,被上海税务学校聘为武术教师,教学授艺18年。(辑自李瑞林文)
51.王俊臣
王庆丰,字俊臣,赵人,短小精悍,幼嗜技击,性豪爽,尚义气,拜李忠元张占魁为师,习形意八卦。尝见其一人,佯与市中无赖二十余人斗,无赖辈,百般腾挪,而王则指挥如意,被其摔仆者十余人。先是天津未设警察时,有名打架窝多者,皆市井游手之徒,常互相械斗,恒数百人,俗称争市面,盖陋习也,与北京吃仓夺库之械斗无殊。津门械斗之风,至今仍未除之。有某甲因争市面,率众约与某乙入夜械斗,乙惟一人,与全家老弱数口,如卵击石,不相敌,乞救于王,王抱不平,慨然曰:彼众我寡,时又仓卒,可否易来宵,容我约友协助。乙曰:若是时我全家殆矣。王默思良久曰:余为若谋。以策嘱乙,天既昏黑,王履快靴,着青短装,收拾停当,已夜二鼓,乙伏房顶窥望,果见甲率众约三十余人,各持枪刀,至门,咆哮詈骂者约一小时,王于门隙见甲众倚械休息,席地吸烟,虽意气自得,逆知已怠,遂取齐眉棍,由房飞出,大声呼曰:贼子拿命来。舞棍风起,横扫直捣,同时屋上砖瓦齐飞,甲众头破血出,抱头鼠窜,如鸟兽散。是役也,王虽以力敌,实以智取。时天寒欲雪,王先嘱乙以水泼门,遇风而冰,坚滑异常,聚砖瓦于房脊,以王之呼声为号,则掷击对方敌人,于是甲方败矣。既而由天津武士会荐,王充保府军官学校武术教官,又集嗜形意之学员数十人,立武术研究社,受学者遍中国,直晋鲁豫四省军官尤多。所编成绩录,以李存义口述之拳谱,孙禄堂之形意拳学为准,而以岳武穆形意要论附焉,械则取五行剑、连环剑、(形意门)梅花剑、(八卦)六合剑、三才剑、三合剑、九洲棍也。(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年金警钟《国术名人录》)
53.刘文华
字殿琛,直隶深县人,刘奇兰之子,少壮习形意拳,甚有声名,其术得自家传,而远宗忠武拳式。清季在津任法政学校武术教员,全校生徒翕然从之,课余练习未或稍懈。民国初复任京师清华学校教员,当时津门之武士会、京师之尚武学社皆推刘为总教习,与同志磋商欲以武术强中国,编纂教科书呈部立案,颁行全国,适值张坚白先生巡按两粤,刘文华应其聘作岭南之行,议遂中辍,丙辰返京撰《形意拳术诀微》,以贡好武术者为之初步。民初,同时兼任京师第四中学武术教员,温然有儒者之风,蝉联教席,教授勿旷、勿辍,众口翕然,淘所谓艺而进于道矣。民国四年,陆军教育令中增加拳术一门,并设立武技术教练所,聘刘文华充武技术教练所教员,毕业数班,成绩极佳。离京后任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教师。晚年研究佛事,出家五台山。(辑录自年刘殿琛《形意拳术诀微》,略有增补)
56.张天普
张天普,粤人,为商天津,初习拳门颇多,嗣不得师,盖天普功深力巨,师率不能教也。闻李存义名,谒之,谈次张述难得师之苦,李曰:子力大,试递手以证,张递手,李右手持其拳,以左手拇食二指钳张肘上,张痛甚,臂若折者数日,张于是拜李为师,从学形意,李存义晚年恶嚣,不欲居中华武士会,张迎李居英界,奉养若父者三年,尽传存义拳械,惟其势不甚紧灵,然存义弟子,传艺博者推张矣。(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7.周祥
祥,一名云祥,武清人,身高五尺,面麻,师事翠花刘,尽刘之学,即步趋目眴谈吐之际,无不逼肖刘者,少年多豪举,曾设擂于某县,是时习八卦形意者少,遇周辄不支,祥名大噪,孙禄堂适游其地,从者怂恿孙击周,孙亦恶周之狂也,首肯从者请,以他名刺造周,周故闻孙名,未识面也,询孙拳门,孙绐称花拳,周易之,孙又以花拳式诱周,周以穿掌进,孙横以掌,拳击周,颠,孙回身出横拳式,周诧曰:客乎,得无为孙禄弟?孙笑曰:弟即禄也,且饱吾老拳如何?周辍手曰:久闻弟名,今日接进,功夫果好,抑手何毒也。遂把袂置酒焉,孙以炫矜贾祸规周,周诺之,而不能韬晦。现六十余矣,谈八卦手法拳理颇精,其意气尤熊熊动人,两目炯炯有异光。(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8.罗仲贤
罗仲贤,粤人,父某设建安铁工厂天津,仲贤年二十,以病入中华武士会,师李存义,从李彬堂习形意,五年,昼夜风雨弗辍也,体健病若失,粤之旅津者,集子弟数十人,从仲贤学,某童咯血,恐习拳致力而疾剧,仲贤固使之就学,曰:试可则进,否则退,某从学三日,病良已,阅二年,力巨身伟,气血充凝,不知病味之何如矣,以是粤人信形意坚,彬彬从风焉。(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59.胡子高
胡子高,定兴陶沈村人,李存义弟子,短练精明,初习燕捶,自民国元年师事李存义,从李彬堂练形意,凡拳械之粹,类能吸取其长,归于实用,善龙形掌、马形、狸猫上树、短劈拳,于械善龙形剑、十三抢、翼德枪,民国八年入都,立武社体育社于海门吉祥寺内,以拳术为主要科,健身术附焉。(录自年杨明漪《近今北方健者传》)
经典文章导读
完
寿命不是你想活多久就能活多久,人的寿命能走到最终是要靠养来实现,我们都应时刻留意和把握生命的轨迹,才可能活出想活的自己而不夭折于半途。整理
编辑
作者
来源
从宇宙能量角度看生命就开悟了!
神韵太极功—清静布气养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