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定兴交通
定兴新闻
定兴房产
定兴医院
定兴美食
定兴天气 

说说过年那些事四篇

最忆还是故乡年

李宪民

像一根燃着的香,不知不觉,这一年燃到了尽头。

天空,如同被休的怨妇,终日被浓浓的雾霾笼罩,阴暗,森冷。

城市则如同暴发户,大街小巷,农贸市场,涨潮似地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年货:主、副、干、鲜、生、熟一应俱全。

街上,蚁群似的行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大包小包,手拿肩扛,转眼间,漫流到城市的四面八方。

空气中到处都洋溢着新年将至的吉祥、喜庆和兴奋。

看着这一切,多少感觉有些麻木、茫然,或许是人到中年、习以为常的缘故罢,我自嘲地想。

---在这样的心境里,自然地,回忆起儿时,在乡下老家过年的种种况味来。

偏僻的冀南乡村,好比一粒瓜种,寒来暑往,花开花落,生蔓长叶,终于在腊月结成一个甜甜的大瓜,这瓜儿就是新年,过年就是品尝硕果。

“盼过年,望过年,过年穿上新衣裳,跑东家,走西家,拜回几袋花果糖!”

那时候,乡亲们一年到头土里刨食,苦熬苦干勉强能填饱肚子,对“吃好的、穿好的”的渴望,便成了过年挥之不去的永恒情结。我兄弟姊妹4个,唯有在过年的时候,娘才狠下心来,从不多的积蓄中抽出几块钱,扯上几丈布,给我们每人缝制一套新衣,裁碎的布头,也舍不得丢弃,被娘拼凑起来,做成花里花俏的裤头,或者缝制成一个花书包。

娘蹬蝴蝶缝衣机的声音,仿佛村里办喜事吹奏的唢呐欢曲,小溪似地,至今还在心中汩汩流淌。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一顶新棉帽”,如果把过年比作一出折子戏,赶年集无疑就是锣鼓齐鸣的垫场戏。

“戏”锣一般在腊八敲响。离我家八里地的百年老镇-和村,从初八到年三十,见天车如流,人如织,十里八乡的乡亲,仿佛丢魂似地往这里跑。走到街上碰到,笑脸相迎,彼此寒暄“年货置办齐全了么”,亲热得好像未出五服似的。

集上,卖啥的都有,见了啥都想买:养的鸡鱼猪羊,种的白菜萝卜、土豆花生,栽的苹果酥梨、柿子核桃,做的笊篱、扫帚、擀杖、马扎……年画挂成行,衣服接上墙,一层一层从街头排到街尾,挂到街外,花花绿绿,充满吉祥喜庆的色彩。

最热闹的当属街南头上的“鞭炮市”了,从早到晚,噼里啪啦地响个不停,二踢脚、麻雷子、起火,鞭……同台竞“炮”,你方放罢我又燃,看谁的炮最响最脆,好像不是来卖的,而是来比赛的。我和小伙伴最喜欢看放鞭,每次不等鞭点完,一窝蜂似的一哄而上,争抢“哑炮”,那阵势丝毫不亚于美式“橄榄球”联赛。

记忆中,难以抹去的,还有那古老而素朴的民间习俗:二十三,年糕粘。腊月二十三,是农历小年,照例是要“祭灶”的。这天一大早,娘就念叨灶王爷要“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催着蒸年糕“祭灶”,期待着灶王爷到了天上不说坏话,来年能过好日子。

提起“糕”,多么令人温暖怀想的字眼啊!一个“米”字,再加上“羔”字,是米做的小羊呢,它有着洁白柔软的身子,有着纯净若水的眼睛。蒸年糕时,我最喜做得一件事,就是“点红”。左手端着小碗,里面盛着红染料,右手拿着筷子,蘸一下,点在糕的正中央。刹那间,一块一块的年糕,上面就开满了一个一个的红朵朵了,好像同桌二妮眉心的那颗痣,有了千娇百媚的味道。

最难忘的当属除夕,家家灯火通明,户户亮着故事。娘在大灶炖的一锅红烧肉味儿,满院乱窜,熏染得整个山村都扑鼻得香。祭过祖先以后,一家老小,围在炕头上,包饺子,拉家常。桌上摆上红烧肉、醋溜鱼、炒鸡蛋,还有炸豆腐,煮黄豆、蒸海带等凑数菜,俗称“八大碗”。特别是那香喷喷的红烧肉,光肥膘就有四根手指并拢在一起那么厚,肥肥白白的一大碗蔚为壮观,勾引得肚子里的馋虫爬满五脏六腑,惹得人痒痒的,麻麻的。

爹取出自家酿得红薯酒,给每人小酒盅里斟满,一口烧酒下肚,不觉脸上飞起红霞,而二月二要出嫁的姐姐在灯下显得格外娇美,又偏偏说是旺旺的炉火映红的,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本来说好要和爹娘一起守岁的,可总敌不过“瞌睡虫”的诱惑。慢慢儿地,我靠在爹的脚下,鼾鼾地睡着了。直到院子里,村子里,此伏彼起的鞭炮声,把我从梦中陡地惊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才知道,新的一年,已在我的迷糊中,悄然地来到了。

“爷爷、奶奶过年好”“大爷、大娘过年好”……女人们相互问好,晚辈给长辈磕头作揖,千万句的祝福,都包含在这个恭恭敬敬的动作中。

一句句问好的话语温暖着亲人,一声声祝福拉近了乡邻的距离。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人人沉浸在年的祝福声中,家家包裹在年的欢乐气氛中。

在年的轮回中,父母一年年老去,我们一年年长大,如今我也搬到城里已经二十多年。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于“年”早就没有了儿时的期盼和憧憬,人到中年的我有的只是对“年”的近乎恐慌,和“逝者如斯夫”的感叹。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知道,对年味远去的遗憾,其实是对童年时光无忧无虑的留恋,对乡村生活简单质朴,亲情浓郁的挂怀。(本文曾发《建行报》和《燕赵散文》)

(李宪民,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读者》、《中国散文家》、《散文风》《邯郸日报》、《邯郸晚报》等,现供职中国建设银行邯郸分行。)

热乎的火锅热乎的年

孙林洁

喜庆、团圆、热闹。年节时分的餐桌上,火锅是最合时宜的食物了,想想看,全家团圆,火锅圆圆,气氛热烈,锅翻热浪,真可谓人和食事两相宜,热乎火锅热乎年。

在我的老家山西阳城,有一种家常火锅是过年时的首选,火锅分铁制和铜制两种,三脚、双环、大肚、敞口、中空,中心高出锅沿二十公分有余,呈烟囱状,中间以木炭烧之,盛食材的部位形似圆环。火锅的盖子是一个轻薄的圆片,中间留一洞从烟囱处穿过,像极了《红楼梦》中贾宝玉所戴的斗笠。

火锅中的食材是在年三十前就装好的,吃的时候只需添上热好的高汤,点燃木炭加热即可。食材是一层层码上去的,最下面一层是手工漏制的粉条,晶莹剔透;再一层是大块的白菜片、白萝卜片、炸好的土豆、红薯块;上一层是炸好的丸子、炖熟的排骨、鸡块、五花肉;还将煮熟的鸡蛋一切两半,装点其中。特别要提到的是,正宗的阳城火锅中必须加入一种叫“毛头丸”的食物,用料十分简单,就是粉条和白萝卜丝,用淀粉和好,放入调料,手抓自然成圆形,上屉蒸熟即可。

年夜饭饭点一到,全家人围坐桌边,桌上早已放置一个盛了水的大盘子,用以承接木炭燃尽之后落下的灰烬。每人面前放一小碗,碗中放的,不是芝麻酱,也不是海鲜汁,何以佐料?正宗山西老陈醋也。席中不乏无醋不欢者,吃着碗里的,看有瓶里的,已早早将醋瓶子置于碗边,以备不时添加。火锅尚未上桌,大家已然垂涎,有性急者用筷子蘸口醋先尝个鲜,惹得满座皆笑。

端上来的火锅看起来毫不起眼,多年烟熏火燎颜色已然斑驳,但丝毫不掩其肚内乾坤,锅盖盖不住热气升腾,香气扑鼻,引得人食指大动。掀开锅盖,总有人忍不住“哇”的一声,哪里是简简单单的火锅,分明是地道的艺术品,最上面一层,片片五花肉层叠摆放,宛若盛开的菊花瓣,让人不忍下箸。不知是谁一声“开动”,筷子勺子齐上阵,先来荤的,五花肉蘸醋,肥而不腻;再就一口素的,爽口舒服;切开的鸡蛋黄白相间,煞是好看;炖好的排骨鸡块咬一下,满口流油。吃到七、八分饱时,再来一碗加入陈醋酸香的汤,顿时通体通泰!

吃阳城火锅最好辅以阳城泡麦面馒头,这也是我老家独有的,是用出了芽的麦子磨出的面粉蒸制而成,吃起来有股特别的甜味,最适合的莫过于在炉火上烧烤放干后吃,特别酥脆,香甜可口。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儿子从小就随我们离开老家,长大后却也对阳城火锅情有独钟,所幸的是,小区门口新近开了一家“阳城名吃店”,不用等到年节就可大快朵颐。吃着火锅,就着馒头,热汤腾细浪,萝卜白菜香,粉条滚丸子,陈醋醇味长。恍然间,又回到了儿时过年的场景。

我想,故乡人过年爱吃火锅,吃的,也正是那份热乎劲,那份团圆景吧!(作者单位:山西晋城分行)

蒜苗——我的专属“年味儿”

李金艳

儿时的记忆中,过年的味道除了穿新衣、放长假、挣红包以外,蒜苗就是我对“年味儿”的独特记忆。那时的资源匮乏,过年的蔬菜只有白菜、土豆、萝卜等这些自产菜品,春节的餐桌上蒜苗带来的醇香味觉和水嫩视觉,称其为“餐桌皇后”一点儿也不夸张。儿时邻居们的屋内大都摆放几盘蒜苗,就好比我们现在春节前购买水仙花一样,那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专属。

儿时的“年味儿”中还有进入腊月后的种植蒜苗,种植蒜苗有两种方法:一是水养,大蒜剥皮后,用棉线将其串成一串儿,然后将成串儿的蒜苗盘放在一个深口盘子里,或者整个剥皮排列整齐,加清水后再每天更换清水;二是土养,大蒜剥皮后,排成排种植在花盆里,按时浇水即可。

记忆中,在期盼蒜苗慢慢长大的过程中,那种对春节的期盼,对“年味儿”的向往,就是我的专属“年味儿”、记忆“年味儿”!十几年间,每逢冬天供暖之时,我就开始种植蒜苗(现在种蒜苗,一定要挑选没有经过激光处理的土蒜,超市里卖的大蒜一般都不发芽),我自己并不是多么爱吃蒜苗,只是在蒜苗慢慢成大的过程中,享受“往事犹可追”带来的幸福与满足、重温儿时对“年味儿”的期盼,并希望这种“年味儿”能够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定兴县支行)

新年快乐

张东苑

又是一年芳草绿,东风吹得新春来。每年都有这样的一天,你会听到别人对你说:新年快乐!你也会对朋友说:新年快乐!当我们走进超市,看到那琳琅满目的贺年礼品时,会被浓烈似火的新年气氛所感染。

啊,新年来到了。虽然过年的感觉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淡,但是骨子里还是盼望着过年的,因为过年可以有一个黄金假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娱乐、休闲、旅行,优哉悠哉。

小时候,盼年的心情总是焦急的热切的,就像一群小猴望着一座结满了水蜜桃的花果山,一天天掰着指头数算着新年的日子望眼欲穿。孩子望年,无限遐想。现在,为工作、为家庭,一路忙忙碌碌走过四季,每当新年到来的时候,最高兴的还是可以给疲劳的身心放个长假。

风雨送春归,年开始了。在新的一年里,我会继续着对我工作、家庭和生活的付出,同时也希望继续会得到亲人、朋友和同事的帮助与关爱,继续收获感动、幸福和欢笑。

猴年来了,让我们带着希望和期许,开创一个美好的新年!(作者单位:广东阳江分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xingzx.com/dxjt/265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