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人都有下背疼痛的经验,大多数是因姿势不良或过度劳累造成肌肉紧绷或肌腱发炎,经过休养及药物治疗,几乎所有患者都可以获得改善,然而也有一些患者有持续性的下背疼痛及下肢疼痛,通常都是由腰部、臀部开始,向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呈「针刺」、「触电」样疼痛,甚至造成腿酸麻无力,此即所谓的坐骨神经痛。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颇多,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腰椎间盘向后突出,造成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此症状即称椎间盘突出症。除此之外,腰椎退化症、腰椎狭窄、肿瘤等原因也会导致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而产生症状。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痹症"范畴,多数为外邪侵犯膀胱经和胆经,针灸及用药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则。治疗以疏通太阳经脉,驱邪外出,通经活血,行气止痛,或驱风祛湿、温通经络、止痛消肿。临床可以针灸搭配药物增强疗效,中医针对不同之病因用药如下:
1.散寒除湿法临床表现爲发病前有受寒史,身体下半部酸痛或不灵活,数日后出现沿坐骨神经部位疼痛。在持续钝痛的基础上,可有阵阵刀刺样疼痛,夜间尤甚,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2.活血化瘀法临床表现爲下肢沿坐骨神经部位疼痛,屈伸不利,活动受阻,尤以夜间疼痛更甚,痛处拒按,或患肢麻木,舌紫黯,脉细涩。
3.温阳益气法临床表现爲下肢疼痛经久不愈,肢体不温,怕冷,患肢喜温喜按,劳累后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舌淡苔白滑,脉沈弱无力。
4.养血柔筋法临床表现爲下肢沿坐骨神经部位绵绵作痛,时作时止,易抽筋,麻木不仁,伴随面色苍白,唇甲无光泽,甚则肌肉痿缩,舌淡红,脉细弱或细数。
汉方通痹汤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痹症)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温经止痛
在中医辨证论治上都应以温经止痛,温通行滞,温通参湿为主治,再结合证型之偏寒、偏湿、偏热、偏瘀而加减
第二阶段:调理气血
第二步调理气血非常重要,即把止痛药和调理气血药结合起来,但不宜骤用竣补之品,必须待疼痛、肿胀基本消夫,舌苔转薄、口中和,方可用补,还应间以行滞、豁痰、通络之品。
第三阶段:峻补真阴
初期止痛,用药俱偏于辛温,不如此则不能止痛;中期则温通与调理气血并行;后期则以补虚收功,这样才能巩固前一阶段的疗效。
以上为汉方通痹汤治疗痹症三个步骤,三者是可分而不可离,不能截然分开,是互相联系,但又各有侧重,不可偏执。汉方通痹汤”是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病情、分阶段、分步骤对症治疗,并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组方,此治疗方法严谨缜密、一环扣一环、一人一方针对性治疗,能让患者少受苦,是痹症患者不错的选择。
汉方通痹汤预约挂号详询温馨提示:医师每周出诊一天,请提前预约
小病不注意最终会导致大病的发生,刚开始有的人的内心想法是反正不影响寿命,对其不管不顾,殊不知坐骨神经痛属于一个慢性进展性疾病,长期发展下去会影响到生活和健康,而且到时候花的钱也会更多,遭受的罪也会更多,有句名言“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刚表现出症状属于病情的萌芽期,如果将它扼杀在摇篮中,花的钱少而且见效快,如果任其发展壮大,将会很难得到控制而且会花更多的钱,遭受更多的罪,见效也会慢。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