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苑区宋建隆元年,清苑治所置保塞军,寓“保卫边塞”之意,辖清苑县。景德年间,满城并入保塞县,宋徽宗于“改和”三年赐郡名曰“清苑”。徐水区徐水一名始于民国二年,因县城南有徐河而得名。满城区据《元和郡县志》所载“天宝元年改为蒲城县,以县北故蒲城为名”。高碑店市高碑店既以“碑”命名,可想而知是因“高碑”而得名。高碑店曾名高密店。昔有“燕南赵北”4字高碑,故改名高碑店。安国市“安国”之名历史悠久,寓意深刻。据《汉书》载,秦末楚汉战争开始后,王陵率军归顺刘邦,在灭楚建汉中屡立战功。为表彰王陵的功绩,汉高祖取“安国宁帮”之意,封他为“安国武侯”,其封地即为今安国一带。汉武帝,取其封号,置安国县。“安国”之名的语意内涵可谓深远。涿州市《长安客话》卷5“古涿水”条载:“涿故以涿水名。涿水合范水东北入海,州在范水之阳,故又名范阳。”涞水县《元和郡县志》卷18易州涞水县:“近涞水(今拒马河)为名。”唐县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故尧国也。唐水在西。张晏曰:尧为唐侯,国于此。”故县以唐尧取名。易县《元和郡县志》卷18易州:“以州南十三里易水为名。”拒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漕河5条河流横贯全县。涞源县据《地学杂志》年第3号载《拟改各省重复县名呈文并批》:“该县有涞山,涞水(按,即今拒马河)之源出焉。县南半里,又有涞源泉。”故名涞源。定兴县定兴位于冀中平原腹地,秦时属范阳县,金大定六年(年)始置定兴,取大定兴盛之意。顺平县顺平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年—年由于区划调整,曾叫完满县,完县。年12月恢复完县建制。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完县改名顺平县。望都县据《汉书?地理志》望都县名的由来:尧居尧山(伊祁山),其母庆都居都山(孤山),两山相距10余里,尧常登山眺望母亲,谓之“登尧山望都山”,故有“望都”之称。高阳县《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曰:“宋忠云,颛顼名高阳,有天下号也。张晏曰,高阳者所兴地名也。”另一说,据《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在高河之阳”,故名高阳。安新县年,安县(安州)与新安镇各取其名之首字合并为安新县。雄县《读史方舆纪要》卷12保定府雄县:大雄山“县治西南二里,高峙数十丈,峰顶广夷,一名望山,以其标领群岫,为众望也。其左翼为小雄山,奇峰牙列,石罅甘泉出焉。五代周置雄州,盖因山为名。”容城县在西汉定名容城县之前,它最初的名字是根据“易家”封号谐音转意而成的“宜家”。至于汉朝还曾把一个“有容氏”西域异族降将封于此,增强了“容城县”存在的稳定性。曲阳县曲阳因古时建城于恒山弯曲之阳而得名,见《水经注》。阜平县据《河北现名考源》记载,"阜"为"盛",县名寓"兴盛平安"之意。博野县博野县西汉时置郡,因地处博水(古河已湮)之野,故名"博野"。蠡县早在六、七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黄帝、颛顼划野分州时就有地名建制,唐尧时属冀州,虞舜时属幽州,汉始置县,称陆成,唐朝(年)始置蠡州,明改蠡县,隶属保定府,延续至今。(素材编辑整理:贾欢排版设计:王天)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搜索:huazhonggroup或华中集团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xingzx.com/dxtq/24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