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定兴交通
定兴新闻
定兴房产
定兴医院
定兴美食
定兴天气 

城市口水战番外篇之聊聊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的规划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政策支持将成为雄安新区的一个优势。本文作者通过详细分析雄安新区自身的优势以及对比长三角、珠三角的成功发展,理性归纳出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面临的一些困境,同时对雄安的美好未来作出期待。

文\戴显天,央观智库研究员

摘要:这一次中央大手笔、高起点的规划雄安新区发展,会给予很多政策支持,笔者坚信不疑,但是对于一个地区能否发展起来,却还要面临很多的困境和挑战。笔者认为相比较于政策优势,雄安新区自身的禀赋也十分的关键,甚至对于能否开发成功是决定性的。

笔者其实一开始并不想写这篇文章的,因为笔者最近一直很忙,焦头烂额的,但是看到这个话题这么热,于是想着,忍不住还是简单的说点什么吧,( ̄ˇ ̄)/。

4月1日的时候,笔者正一边看着纪录片《中国通史》,一半打开澎湃新闻浏览,突然看到一条新闻说河北要搞一个什么雄安新区,就点进去扫了几眼,也没有仔细看,一开始以为又是一个什么普通的新区。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17个国家级新区了,这是第18个了,还是几个不知名的小县“拼凑”的,实在是“边际刺激效应”已经严重递减了,麻木了,因此一开始并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但是很快发现第二天,刷微博的时候发现各种文章铺天盖地而来,人们讨论的激烈,各种段子不断上演。在看了几篇文章之后,笔者发现不对,好像这次规格不大一样啊,很多文章的标题直接用“继深圳、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样的字眼,还是少有的由“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而不是“国务院发函批复”,还特地将原在深圳的市委书记许勤调到河北去了……这是侬想做啥子哦,吓住了一跳。

言归正传进入正题。

说实话,这次的规格确实高,但是是否能真的能开发成功,还是像一场运动,风头过了又陷入平淡,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那么这一次与以往到底有何不同,有没有更大的希望开发成功,为了不曲解当局的意思,我们不妨从原文开始,然后一步步推进,并就京津冀中河北几个地方的发展问题做个简单探讨。

一、新华社原稿的重要字眼及解读

去网上找到新华社发布的原稿,笔者发现通篇发布的内容一共近字,其中:

有一段:“雄安新区的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0平方公里。”

平方公里什么概念,大约比上海黄浦区+新静安区+徐汇区面积(平方公里)小一点,比北京东城区+西城区面积(93平方公里)、广州天河区(96平方公里)大一点。0平方公里什么概念,深圳全市面积.85平方公里,珠海.24平方公里,汕头面积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厦门面积.39平方公里,天津滨海新区面积平方公里,而浦东才.41平方公里。年(这几个区缺年数据)以上这几个地区的GDP是上海黄浦区+新静安区+徐汇区亿元、北京东城区+西城区.2亿元、广州天河区.79亿元;年,以上这几个特区和新区GDP为,深圳.6亿元,珠海.37亿元,汕头亿元,厦门.25亿元,滨海新区破一万亿,浦东新区亿元。

毫无疑问北上广的核心区虽然小,但是GDP却高的惊人,雄安新区的起步区面积不大,但是如果能开发成那样,那经济效率也算发挥到极致了。对于0平方公里这个远期控制区域,恐怕在可以看到的几十年基本上是用不完了,目前即使开发强度最大的深圳和浦东,土地也没有完全用完,而深圳目前已经居住着万人口,浦东居住着万人口,深圳的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年);对于浦东新区而言,开发强度最大的老浦东(面积平方公里),其外环线以东的大片区域也只是零散开发,更别提后来并入的南汇。况且深圳境内还有大量的山,无法完全开发,因此可以说全是平原的雄安新区的土地已经够开发很久很久了。

另据了解,年,雄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8万,GDP亿元,安新县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9.3万,GDP40.01亿元,容城县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26万,GDP59.4亿元。三县合计平方公里,人口万,GDP亿元。三县合计的面积小于0平方公里,这也意味着未来发展顺利还有可能外扩,至于往哪个方向扩不得而知。从面积和人口来看,三个县都属于河北中南部地区典型的秀珍县,从GDP来看亿元的GDP也低于年百强县最后一名的安宁市的GDP.87亿元。因此目前自身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并不突出。

再来看这一段:“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这句话的意思,笔者理解,大致是说帝都人太多了,受不了了,你们别来了,我给你提供一个新的地方吧,你们去那吧。因此,从意思上而言,还是带有平衡京津冀地区内部经济分布,扶持较弱的河北的意思。目前中央对北京的定位是4个“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但北京事实上却承担着全国经济、金融、商业、科教等中心的职能。特别是经济、金融、商业中心被认为是北京的非核心职能,却大量的刺激着全国各地的人口涌入北京。对于要吸纳人口,培育增长极的雄安新区而言,非政治中心、非科教中心的城市,只有依靠工商业,依靠经济发展,才能增强自身的吸引力,才是对抗被北京磁吸的唯一手段。

再来看这一段:“……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和这一段:“习近平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二是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三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四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优质公共设施,创建城市管理新样板。五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六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七是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打造扩大开放新高地和对外合作新平台。”

在这两段话中,笔者首先注意到这几个字眼“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对于一个之前还是几个小县城与农村组成的雄安而言,这样的要求着实有点高,但是后续是否有什么跟进措施,暂不得而知。另外,笔者注意到这几个字眼“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绿色智慧新城”、“优美生态环境”,这些话首先让笔者想到的是河北地区每年严重的雾霾,中央在规划一个新区中多次提到这个,说明考虑到河北地区目前的环境情况,对环境保护是非常的重视了。雄安的中间有一个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属于海河的支流大清河流域。此地河湖纵横,湿地遍布,可以算是华北地区的江南了,可见用心良苦。大清河具有一定的航运功能,但由于大清河的水量很小,且季节性很强,在干旱枯水期、暴雨洪水期、冬季冰封期皆不能使用,因此实际可以承担的水运功能也很弱。

总结一下,新华社发布的稿件中,党中央对雄安新区的未来发展期许很高,但最主要的目的还是疏解北京的压力,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提高河北地区的经济实力,对北京反磁吸,因此下文的重点还是就着雄安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二、城市的发展因素与雄安新区的自身禀赋

这一次中央大手笔、高起点的规划雄安新区发展,会给予很多政策支持,笔者坚信不疑,但是对于一个地区能否发展起来,却还要面临很多的困境和挑战。笔者认为相比较于政策优势,雄安新区自身的禀赋也十分的关键,甚至对于能否开发成功是决定性的,为此我们不妨看看笔者总结的城市发展因素。

从城市的发展因素来看,城市的形成通常有以下几类:一是,河流和海港,包括河流的交汇点、河流入海口、优良的海港等等,这些城市依托河流或者海港带来的物流、人流、资金流形成城市,本质也是交通,具体比如武汉、上海、大连等等;二是政治因素,比如首都,各省省会;三是交通因素,既可以包括上述河流的交汇点、河流入海口、优良的海港,也包括人工建设的铁路、公路等,郑州、石家庄、株洲、哈尔滨都是典型的铁路拉来的城市;四是矿产资源,有一些城市的形成是依靠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因铁矿石而兴起的唐山、鞍山、马鞍山,因石油而兴起的大庆、东营、克拉玛依,因为煤矿兴起的鄂尔多斯、抚顺、平顶山等等;五是军事,比如大同、嘉峪关、山海关等等;六是因为政策而兴起的城市,比如深圳、珠海;七是因为边贸而兴起的,比如满洲里、绥芬河、东兴等等;八是因为旅游而兴起的城市,比如黄山、张家界;九是因水源而兴起的城市,这一点可能对水量充足的地区不明显,但是对于干旱缺水的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十分关键,古代的楼兰古城即是银孔雀河改道而衰亡的,等等。

上述城市发展的因素众多,有一些是先天性的,有一些是后天人为给予的。对于后天人为给予的,可以随着时间改变而可能发生改变,对于先天性因素,则主要由自己的地理区位决定。从雄安新区自身的条件而言,政策、水源都具备,交通因素算是半具备,除了水源,其余都是后天给予的。水源这里不谈了,先说说地理区位和交通吧。

图:京津冀地区地图(图中红底白色数字所在为雄安新区所在地)

图:长三角地图

图:珠三角地图

从地理区位和交通来看,雄安新区还算不错,但是谈不上很突出,从以下两方面论述:

一是交通。华北地区的两大中心城市北京和天津,陆上对外沟通的铁路和公路都是呈现放射状的,安新县、容城县和雄县的东西两侧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九铁路、国道、大广高速公路;南北两侧有津保铁路、荣乌高速公路。其中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九铁路、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都是我国的主干道,但是真正过境的交通只有荣乌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和津保铁路,且津保铁路在雄县与高碑店交界处设有白沟火车站。因此虽然和附近经过的交通众多,但是真正直通的并不多,不属于雄安三县真正的交通优势。现在很多地方县市为了高铁走向偏移几十公里都可以争的头破血流,可见这些距离已经谈不上直接的优势了,因此与其说是雄安三县的优势倒不如说是附近保定市区和霸州市的交通优势。说这话什么意思呢,很多人喜欢对京津冀地区的河北中小城市与长三角、珠三角直接进行类比,但是实际上跟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发达二三线城市的地理区位并不能完全对比。受地形影响,上海在陆地上进出上海的只有两个方向,分别是沪宁方向和沪杭方向,同样进出香港和深圳的也只有广深方向和京九沿线方向,这意味着进出这几个经济增长极的交通流量是非常集中的,处于沿线的苏锡常、东莞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也是这个地方崛起的重要原因,而京津的开放地形使得他们的交通是环形放射状的,每一个方向的进出交通都不集中,所以沿线地区不会那么容易形成巨大的独有优势。这意味着雄安三县从目前的交通来看,总体交通区位不错,但是与周围相比并不突出,因此如果没有政策优势,任其发展,那么雄安三县也只能是平淡的。不过从新华社的稿件中“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打造绿色交通体系”或许可以猜想,未来会为雄安三县专门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以改善这三地的交通情况。

二是和京津的距离。从网上公布的数据,容城县北距首都北京公里,东距经济中心天津公里;雄县北距首都公里,东距天津公里,西距保定70公里;安新县北距首都北京市公里,西距保定市45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公里。因此整个雄安新区大约距离北京和天津都是公里左右。单从距离上看并不算远,现在的高铁大约只需40多分钟就能到了。但是实际上环绕北京的廊坊市区、固安、涿州、三河、大厂、香河却没有考虑,而是跳跃式的跨过了更近固安、霸州、涿州、高碑店、定兴等县市,“舍近求远”的选择了公里之外的地方。单从地区开发成功的容易程度而言,显然以上县市接收到京津的辐射效果最大,最容易开发成功。事实上,环北京的几个县市也确实接收到了大量北京溢出的外来常住人口。因此单纯的拉动河北的经济可能不是最直接、最终的目的,最直接、最终的目的还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平衡京津冀失衡还是放在第二位。环北京的几个县市,虽然地理距离很近,更容易开发成功,但是离北京太近意味着这里大量布局人口和产业仍旧对北京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居住在北京附近的人口由于跟北京靠的太近,很可能继续增强北京的实力,这估计不是当局所希望看到的。因此距离相对更远的固安三县反而成了从疏解和环保角度更佳的选择。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的选择也增加了雄安开发成功的风险。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雄安三县周围的区域而言,目前三县自身没有特别突出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因此政策可能成了雄安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因素,交通、区位还有待加强。

三、深圳、浦东、滨海的成功可以复制吗?

上文分析到雄安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可能就是政策了,而我们归纳总结的城市发展因素中有一类城市是因政策而兴起的,典型案例是深圳和珠海,除了深圳和珠海,在雄安之前设立的17个国家级新区中,最成功的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也少不了政策支持。但是这些地区的发展却有着雄安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并不能简单复制。

首先,说说深圳吧。深圳开始开发的时候,正值中国结束文革,百废待兴。深圳由于远离祖国核心地区,地靠发达的香港,被中央选中设立经济特区。当时香港的GDP占整个大陆大约12.3%,到了年回归的时候占大陆的比重仍旧超过10%,远高于整个广东省的GDP。因此当时的香港相对于对面的深圳而言,简直是一个经济巨人,能量巨大。在深圳开始开发的当时,全国还处于计划经济状态,仅深圳等少数地方有着独特的政策优势,于是全国大量的人口涌向了深圳。这时候的深圳就是政策高地,在全国独树一帜,刺激的效果自然也是最大的。随着各地不断开放,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兴办各种开发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政策的优势被逐渐消减,政策刺激的效果自然就大为下降,后面给予政策优惠的城市已经没有那么大刺激效果了。但深圳是幸运的,到年深圳已经从2万人口的小镇增长到了万的常住人口,到0年已经积累起万常住人口,俨然是一个超大型城市了。此时即使没有政策优势,凭借着庞大的城市规模和早期积累的经济优势,深圳也能良性发展了。早期的深圳虽然也是从零开始开始开发,但是香港当时相对于内地的经济优势,简直就是上天了,而且香港陆地上进出深圳只能通过深圳,在香港需要对外进行资本输出时,深圳是独一无二的,因此自然深圳的独特优势是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这也是为什么五个经济特区中,深圳发展的最好的一个超级重要的原因。

再来说说浦东新区。相比于深圳,浦东是90年代中国改革开发的标志性事件。看着经济特区的蓬勃发展,当时对新中国贡献巨大的上海举步维艰,由于体制机制原因,经济活力不断下降,小平同志不忍中国的经济中心就此衰弱,因此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并给于大量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虽然当时全国已经有大量的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但是浦东的优势还是独一无二的。一是,作为城市新区,自然是现有城市的一部分,属于现有城市中城区往外扩的部分,不属于建立一座新的城市,难度小很多,这和深圳有着本质区别。二是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自身吸引力不用多说,上海的地理区位更是全世界范围内都少有的好,地处上海的浦东自然也是天之骄子。三是,除了政策优势,中央对浦东也是倾注了全国的资源,例如开发初期中央各部委、兄弟省市在浦东投资建造了大量的的楼宇,称之为“省部楼”。而且中国绝大多数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都建在了浦东,这使得浦东在金融资源方面具有唯一性,也就有了独一无二的竞争力。时至今日,浦东的GDP也早已被天津滨海新区超越,但是浦东的经济能量远非滨海能比,甚至深圳也不具备这样的能量。现如今浦东的定位是,围绕建设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战略定位,在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环境优势、创新优势和枢纽功能、服务功能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言之必国际也可以看出浦东的目标是作为国家层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起着国之门面的作用。

然后说说天津滨海新区。在最近的新闻报道中,貌似大家遗忘了中国众多新区中的佼佼者滨海新区。作为定位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化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滨海新区,也是高标准、大手笔建设的一个国家级新区,他的GDP在年已经超过1万亿,甚至占到了天津全市的56%(年),可谓是现在天津经济的顶梁柱。滨海新区成立于年3月,只比年10月浦东新区成立晚了一年多,但是当时的滨海新区更像是天津市的一个派出机构,协调属于大滨海的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以及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并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建制。到了6年5月26日,国家发布了《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批复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新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9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滨海新区,以原3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由此滨海新区才成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建制。在笔者看来滨海新区虽然叫新区,但是实际上并不能算真正的新区,而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因为滨海的主城区塘沽和天津城区有四五十公里远,因此这一点上滨海更像是第二座深圳。毫无疑问远隔几十公里去开发滨海的风险也是巨大的,但是得益于上一届政府的垂青,滨海在21世纪头十年获得了几万亿的投资,这样的投资规模连浦东都望其项背。因此很快滨海的GDP就超过了浦东,于今年正式突破1万亿。虽然滨海的GDP很高,但是滨海的活力仍旧不足,相比于浦东、深圳大量的服务业企业和创业型的民营企业,滨海这一靠央企和外资堆出来的新城也经历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同时也被网友广为诟病。除了大量投资带来的第二产业,滨海的第三产业非常的薄弱,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1:62.5:37.4,开发多年的于家堡金融区十分的冷清,除了融资租赁,金融方面也没有什么建树。撇开这些,滨海新区也仍旧属于非常成功的新区了,目前滨海新区总人口约万,核心区建成区大约平方公里,工厂、商场、学校、亿元、火车站、公交、轻轨等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除去上述谈到的各自优势,深圳、浦东、滨海都有自己的港口,深圳拥有深圳港,浦东拥有属于上海港的黄浦江港区、外高桥港区和洋山港区,滨海则拥有天津新港,这三个港口都是在国内排名前列的港口,在华南、华东、华北各自属于最重要的出海口之一。港口意味着最便宜的运输成本,对于许多成本敏感型工业企业而言,港口就意味着生存的条件,因此即使远离大城市,这些港口地区也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对于深圳而言,虽然也是从一片白纸起家,但是当时全国都处于原有经济体制的情况下,独树一帜的深圳可以起到最大的政策刺激效果,越往后政策的激励作用逐渐递减,再加上控制着香港进出大陆的关口,深圳的区位也是独一无二;浦东靠着上海主城区,从上海导入资源和人口也非常容易;滨海虽然远离城区,也面临着政策刺激递减的效果,但是拥有华北最重要的出海口、地处直辖市、有上一届政府全力支持的滨海新区还是通过巨额投资积累起了发展的资本。

相反雄安新区不仅没有港口(大清河可能有一些小的内河港口,但是上文分析,限制很大,作用较小),而且还不是直接靠着交通主干道的,因此自身条件并不是非常突出。因此综合来看,雄安自身基础的薄弱意味着对政策的依赖性非常强,想复制深圳、浦东、滨海的模式也非常困难。

四、相比于雄安,河北哪些地区更有希望成为下一个深圳、滨海或者浦东

上文,笔者比较了雄安新区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也比较了雄安和深圳、滨海或者浦东各自的异同点,可以发现雄安自身并不突出,也很难复制上述地区的发展。在这里笔者顺便聊一聊,如果给予较好的条件,河北哪些地区更有希望成为下一个深圳、滨海或者浦东。

通过上文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河北由于没有人口上千万的超大型城市,因此“与主城区相连+政策+港口+中央支持”的浦东模式基本上就没有希望了,因为北京、天津的城区都在各自的辖区中间,和河北接壤的地区都是农村。如果说非要造一个“小浦东”,那么石家庄、唐山这两座河北大城市的城区周围建设一个新区或许可以类比,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缺少港口的支撑,而且两市的经济能量也远远不足。

那么深圳模式和滨海模式呢?这两个地区的模式都是“白纸建新城+政策+港口+中央支持”,两者唯一不同的是,深圳与香港不属于同一个城市,滨海下辖于天津之内;深圳从香港获得溢出资源,滨海更多由中央直接投资;深圳地处香港、广州两大城市之间,滨海却在北京、天津之东。与之完全类似的地区,河北没有,但是部分类似的倒是不少,像廊坊城区、廊坊的北三县、唐山曹妃甸、沧州的黄骅市等等。

廊坊城区、廊坊的北三县夹杂在京津两大都市之间,除了港口,跟深圳建设初期夹在穗港之间类似,即使不给予新区的政策优势,也可以将之与苏锡常、东莞类比。京津两市的对外交通都是放射状的,因此其交通沿线的城市区位虽好,但是相互之间并不突出,唯有廊坊城区、廊坊的北三县最为特殊。近几年临近帝都的三河市燕郊镇接受北京资源和人口外溢,聚集起了70多万人口,GDP多亿,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燕郊镇所在的三河市是河北唯一上榜的两个百强县之一,另一个迁安市钢铁重镇,因铁矿资源而兴。但问题是离北京太近,居住在这些地区的人口还是很有可能会在北京工作,这与中央现在疏解北京的目标相违背。

那么唐山曹妃甸、沧州的黄骅市呢?如果给予新区的政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滨海新区相类比。特别是沧州的黄骅港,地处华北平原的核心地区,其地理区位甚至还优于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的石家庄、邢台、沧州、衡水,以及保定的大部分地区离黄骅港的距离还近于天津港,通过朔黄铁路、石太铁路、京沪铁路、石黄高速等等线路进一步沟通广大的华北平原腹地和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而唐山的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都面临着来自于秦皇岛港和天津港的竞争,从唐山港一直往北就是人口稀疏的承德山区和内蒙古草原,自身的经济腹地较小,还面临严重的竞争,因此相对而言,对着河北核心地区的黄骅港的地理区位更优,腹地更大,对天津的威胁和替代作用也更大。事实上,古代沧州地区就是属于天津的,在后来年天津重新从河北分立的时候,由于河北南部出海口问题,天津将黄骅留给了河北,从唐山拿到了宁河县、蓟县、宝坻县。目前河北在黄骅成立了渤海新区,现辖“一市四区”,包括黄骅市、中捷产业园区、南大港产业园区、港城区和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而曹妃甸则是前些年河北举全省之力建的一个临港型经济开发区,一直和隔壁的天津滨海新区暗自较劲,但是多重因素作用下,曹妃甸一直没有起色。由于中央后来重点扶持滨海新区,同质性极高的曹妃甸处境十分尴尬;随着开发贷款的陆续到期,还没有产生太大经济效益的曹妃甸却需要大量还债了,随即陷入了债务的泥淖;再加上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因钢铁而兴的唐山也陷入了钢铁产能过剩的困境,无暇顾及曹妃甸;与此同时,河北省省政府也一直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和曹妃甸新区左右摇摆,使得资源有限的河北最终难以承担起曹妃甸的开发,在一阵热度后陷入一地鸡毛。其实这些现象也不难理解,远离大城市的荒地上建设新城本就是风险十分大的行为,国内以“飞地”形式建新城的,很少有成功的,除非当地的自身禀赋特别好。尽管如此,唐山作为河北GDP最高,城市规模第二的重要城市,在冀东北地区起着中心的地位,与冀中、冀南起着中心地位的石家庄相对应,在被京津行政区划“割裂”的河北区域内起着南北呼应的作用。因此唐山在河北的作用不容忽视,开发曹妃甸对于冀东北地区开发至关重要。而且曹妃甸距离北京公里,较雄安新区离北京更远,对于缓解北京的环境压力和经济压力都十分有用,有港口支撑的曹妃甸,自然在发展工业方面优势巨大。虽然吐槽了很多,但是相对于渤海新区而言,曹妃甸新区基础还是更好一些的,已经有大量的工厂、学校入住,年曹妃甸GDP亿元,人均GDP在河北全省个县(市、区)排名第一,人均产出非常高。

综上可知,单从经济潜力和自身禀赋而言,廊坊城区、廊坊北三县、唐山曹妃甸、沧州黄骅港都比雄安新区更有潜力。但是廊坊城区、廊坊北三县与北京离得太近,不符合疏解北京非首都资源、保护北京环境的大目标;唐山曹妃甸离北京较远,潜力较大,目前已经初步成型,但是远离河北中南部核心地区,对冀东北地区(人口万,未计入张家口)拉动较大,对于人口最多的冀中、冀南地区(万)拉动很小。而这是后者黄骅港的优势,冀中、冀南地区人口在整个河北占了70%以上,因此黄骅港的开发对于带动河北核心地区的意义非凡,但是问题是相比于开发十几年曹妃甸目前黄骅的经济基础并不好,开发需要大量新的投入,这一点上不如曹妃甸。

五、雄安新区起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既没有大城市可以依靠,也没有港口可以依靠,处于起步阶段的雄安新区需要面临不少的困境。回顾上文新华社发布的稿子中提到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之一“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培育新动能”,由于缺乏科教机构集聚,也没有太好的产业基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暂时来看还十分缺乏支撑。对于第三产行业来说,没有相应的城市发育与经济基础,第三产业也很难做的起来,因此发展的起步阶段不知道是否还是以工业进行起步。反观几大经济特区和新区,也都是工业起步,后续依靠工业积累的城市人口和经济基础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前面分析到由于没有港口,真正过境的仅有津保铁路在雄县设有白沟火车站,因此当地物流优势也不突出,对于发展成本敏感型的工业也无优势,或许可以从轻工业开始。据笔者了解河北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白沟箱包城,一查地图竟然与雄县为邻,是紧临北京周边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是一个重要的依托。从义乌这样的内陆县级市的发展经验来看,尝试市场与制造业结合的发展之路做大做强当地的小商品产业,可能是当地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其中,据了解,容城形成了以服装业为主、四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的局面,容城服装产业经过近40年发展,基础雄厚,四大支柱产业中包括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箱包、毛绒玩具产业,食品加工产业,其中也与箱包之这个批发市场高度相关,是典型的市场和工业互动发展模式。与此同时,安新县加大“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对白洋淀大做文章,雄县则拥有塑料包装、压延制革、乳胶制品、电器电缆四大支柱产业,也属于典型的轻工业为主的县。如何借着这一轮新区的东风,依据当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推动这些产业做大做强也成为了当地起步阶段可以考虑的事情。

六、结尾与展望

终于结尾了,前面城市口水战系列文章基本上都是提前构思好才开始写的,本文临时起意,因此写的比较随意,想到哪写到哪,没有太系统的论述,因此采用番外、聊聊这样的字眼做题目,其中存在很多不足,还望读者多批评指正。

雄安新区被委以“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样的字眼,但是通过一系列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自身条件确实并非十分突出,单从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开发的容易程度而言,或许环北京,尤其是介于京津之间的廊坊地区更好,有着优良港口的唐山曹妃甸和沧州黄骅港也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多方考虑,中央还是选择了据京津公里之外的雄安三县。笔者不知道未来这个地区会开发成什么样,既然是国家大计,作为小老百姓还是应该坚决的拥护。

撇开经济的问题,河北在中国地区一直是属于关系北方边疆安定的过渡区域,自周朝以来,中华文明的北段边界一直在现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与内蒙古交界一线,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一线附近来回碰撞,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将两个文明相对分隔开来。自元朝以后,中国才稳稳的控制住大片草原地区,进而对现在中华民族的大融合起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北京所处的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交界地区对于管理中国北方国土意义重大,明成主朱棣为了应对北元的威胁,更是担负起了天子守国门的重任。自然条件并不突出的河北地区的开发,对于我国稳定北方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北京已经不堪重负,天津、唐山、冀中南地区还有待继续开发,因此相对于经济意义而言,政治意义更为远大,用“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样的字眼也并不为过。期待雄安的未来更美好!

注: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xingzx.com/dxtq/2884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