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定兴交通
定兴新闻
定兴房产
定兴医院
定兴美食
定兴天气 

我跟过的八任县委书记上张泽文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支持

我跟过的八任县委书记(上)

作者:张泽文

年,我24岁的时候,出任中共西演公社半脱产的党委副书记。一年以后,调任中共高阳县委学习秘书。以后的30年间,我跟过八任县委书记,他们先后是马英、苏锡环、王照普、马化民、段长友、韩铁良、周玉彬、刘飞。这些书记们都有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都想着为党为群众干点工作,做点事儿。但由于每一个人的理论和思想水平有高有低,工作能力有大有小,形势和机遇有优有劣,他们的结果便各有千秋。有的口碑好一点,有的就留下了遗憾。

01

第一任书记马英。马书记是老定县人,是个老抗日、老干部、老英雄。他是原保定市副市长马权同志的父亲。马书记原在保定地委组织部工作,官拜13级,刚揪国家高干的边。“文革”中后期,调来高阳,当了文革建政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当时和他搭档的副书记先后有,38军的王绍明副团长、38军87团的唐日云副参谋长、人武部的董贵兴政委、地方上的老干部常钊、工人代表张洪涛。

那时马书记就50多岁的人了。他高高的个子,大大的脸庞,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为人正直,为官正派;他勤劳简朴好学向上;办事公道不徇私情;不搞特殊作风优良;他骑着自行车,驮着行李下乡,吃住在老百姓家里;他的宿舍兼办公室,干净整洁,物放有序,报纸和文件,摞得整整齐齐,连一双旧布鞋子,都摆放得那么规整。在他的身上,老传统老干部的作风,体现得淋漓尽致。值得敬佩!他的人格魅力,革命情操,征服了高阳的干部群众。

他主政高阳的那几年,工农业发展得很快。工业上,工业局、二轻局所属的国营和集体厂家达到了二十六七家,农业上粮食连年增产。县城面貌有了大的改观,马路修平了,告别了那泥泞难走的路;路灯安装了,结束了晚上的一片黑暗;辘轳把街撅直了,整个南大街通畅了。

平心而论,马书记在高阳的那几年,工作非常难做,“文革”中形成两派刚刚联合,对立情绪依然很大,“文革”创伤需要耐心地去医治。他把高阳的局面掌控到那样境界,是难能可贵的。那个时期的保定地委,陈哲任地委第一书记,38军副军长刘海清任第二书记,党政一元化领导。

粉碎“四人帮”后,马英同志调比县高半格的保定市委组织部任部长。前些年,老人与世长辞,走完了他人生光辉的路。

02

第二任书记苏锡环。粉碎“四人帮”不久,马英书记调回保定,苏锡环同志从定兴县调过来任县委书记。老苏同志是高阳人。他出生在高阳的鱼米之乡、白洋淀南岸的拥城村。苏书记也是个老革命、老抗日,他出任过高阳第三区的区委书记,解放后,调任安新县委组织部长,后又调任定兴县委工作。

锡环书记,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克己奉公,处事公道。他上中等身材,身体健壮,只是眼睛不太好,好几百度近视加散光。平时老是带着两个镜子,走路时带一个,看文件看报时就换上另一个。

苏书记下乡,总爱到旧城公社。因为这里是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熟悉这里的地形地貌,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喜欢这里的一草一木,热爱这里的衣食父母,他跟这里的干部群众有着特殊的情感。这时我从县里已调任旧城公社党委书记,所以他每次来下乡,我都陪着他一起查看地里的庄稼长势,一起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以此来充实提高指挥全局的主动权。

老苏同志,没有上过几天学,文化并不高。但他懂得歇后语特别多,幽默风趣,常常用歇后语开导、批评和教育人们。比如,一项新的任务来,谁都没做过,他就说“对此我们都是大闺女坐轿头一回”;当工作有差距的时候他就风趣地说“戴着草帽亲嘴差得远呢”;当有的干部挑拨是非、闹不团结的时候,他就批评说“这是连巴胡子吃炒面里挑外犯”;记得在年麦收前,地委在安国召开三夏工作会议,全区的公社党委书记和主管粮食的领导参加。会议讨论时让各个公社自报缴公粮的数目,报完了上午就休会了。下午讨论时,当同志们问及报得怎么样?老苏说:“你们报的那个数是爷俩儿比胳膊--差的粗!”逗得人们哈哈大笑。接着又说:“吉瑞呀,主要是你那里差的粗啊!”因为当时王吉瑞是小麦产区龙化公社的书记。

说到底,苏书记只是个过渡型的书记。当书记不到两年,就调了保定,当了地区基建局局长,后任保定地区供销社的领导。听说前几年也告别了人世。

可以说,锡环同志的一生,是正直的一生,勤劳的一生,朴实的一生,锡环同志风范长存!

03

第三任书记王照普。苏锡环调走后,省委调沧州地区东光县委书记王照普任高阳县委书记。来时他带来栗瑛任副书记。照普同志高高的个子,修长的身材,白白的脸庞,透出一股秀气。文质彬彬的样子很是那么回事。他原是沧州地委副秘书长,后调任东光县任县委书记。他的文笔很好,写文章、出文件很是在行,水平也高。

照普同志来自沧州地区农业强县的东光,所以他抓农业很有一套。不说外行话,不办外行事,工作布置得头头是道,很令人折服。那几年,高阳的农业发展很快。

照普同志爱着军装,因为县委书记都是县武装部第一政委。绿军装一穿,光彩夺人,很有派头,令人艳羡。有人说他是“八大架子”,其实他也很平易的。他在听汇报和参加讨论时,都会认真地听,认真地记;对自己的下级谈话,从不趾高气扬;同时爱喝点小酒,好赖不拘。一到晚上没了事儿,他到影剧院看电影时,先到影剧院经理张松柏那里,张松柏就问:“王书记喝点呀?就是没好酒。”,照普同志却说:“一毛儿的也行。”

照普同志对每次会议的讲稿要求很高。他和秘书班子对讲稿反复推敲,甚至亲自操笔。对恰到好处的用词,对四六句式的排比,都很讲究,彰现出了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态度,值得学习和借鉴。

照普同志是很有主见的领导干部。他看准了事情,就会坚持到底。比如在对马化民当不当县长的问题上,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意见,为此他曾经对省委摊了牌,甩了发,说:“不让化民当县长,我就回沧州!”他的执着,颠覆了高阳的一些同志搞人身依附的陋习。他处事公道,在处理两派的人和事上还算不失公允。

在他的任上,我被调到县委党校当副校长。栗瑛和马化民跟我谈的话。谈完话后,栗瑛书记说:“到我办公室,咱们再说说话。”到了办公室,栗书记拿出了从沧州带来的沧州大曲,又从机关食堂打来了油炸大虾,“泽文,咱们来喝点酒吧!”栗瑛招呼我说。一边喝一边说,他问我“听说你给书记们编了个‘乱儿’,是真的吗?”“这事儿我不能贪天功为己有啊。”接着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了一遍。那是在年的秋前,全省的公社书记会议在省会石家庄召开,七天的会议开了十天。会议期间,省委书记刘子厚得了病,不能按时作报告,全省的公社书记都到了,他总是要见个面,做个报告。第八天的时候,他终于出来作报告。因为全省的棉花生产老上不去,中央领导批评了河北,所以,在报告时老书记发了火。他说:“人要脸树要皮,你们不要脸我还要脸呢!”

在会议讨论休息的时候,几个公社书记,记得有边渡口书记闫博生、西演公社书记杨泽才、于八公社书记赵宝臣等,谈论起县委书记们的讲话风格,你一句我一句凑起来的。我只不过把他理顺了一下而已。实在是没有贬低和取笑哪个书记的意思。记得当时还就会议的吃住晚会编了打油诗:“五菜一汤不定量,午休夜睡钢丝床。电影戏曲看名场,大家的肚子眼见长。”这个时期保定地委第一书记是杨泽江,从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调河北省委常委兼保定地委第一书记。

这一时期的干部作风还算可以。要求干部下乡参加劳动,与社员实行“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规定县社村三级书记的劳动天数为天、天、天,由于受文山会海的制约,能完成规定的四分之一就算不错了。“县委书记坐吉普,公社书记单缸楚,大队书记俩轱辘”,这说明当时人们对干部作风有了看法。由于一些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村里编出了顺口溜:“一等人党支书,老婆孩子出气粗;二等人跑业务,得了高还翘脚,皮鞋手表大提包,好来东西往家捎;三等人当队长,吃了饭炕上躺;四等人小教员,挣了工分还挣钱;五等人卫生员,药箱一背挺清闲;六等人驶驭员,鞭子一响就来钱;七等人饲养员,偷吃饲料肚儿圆;八等人傻社员,劳动一年还拿钱。”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一些不良现象的不满情绪。

党的三中全会以后,照普同志调任保定市委组织部部长。不久,他得了肝癌。我和后来任安新县委书记的刘权去看他,那时市委就在总督署办公。他说:“净他妈的哄我,说我是肝炎,肝炎没这么疼。”

天妒英才,英华早逝。不到耳顺之年,他走的这么快,这么早,着实令人惋惜。

04

第四任书记马化民。他是保定地区安国人。原在安国县委办公室工作,搞“四清”的时候,他随县委书记臧振国到雄县,后留在雄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委办公室主任。“文革”大联合后,和副县长张德全对调来到了高阳。老马在王照普当书记时,就由县革委副主任当了县委副书记,之后又兼任了县长。照普同志调走,“徐庶走马荐诸葛”,顺理成章地化民同志接任了书记。他上中等身材,大大的脸庞,两眼炯炯有神,长得还算端庄,很有点当官的相。

他不是个急性子的人,说话不快不慢,办事稳稳妥妥;他城府很深,从不喜形于色怒形于色;他原则性很强,处事公道,可谓是“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的老好人;他为人谦恭谨慎,为官不徇私利。记得有一次,他安国老家盖房子,在旧城公社的东留果庄,买了八十元钱的苇子,一分不少的把钱交到了大队管委会。

化民当书记,正赶上抓以“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为内容的文明村建设。人武部抓了赵布公社的延福屯,县委宣传部抓了西演公社的我们东绪口。两个文明村建设的典型一出,轰动了全县和上层,到这里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媒体也把高阳文明村建设的经验,加以传播,上级党委也宣传推广高阳的经验,使得高阳名声大噪,书记县长们很有面子。

那几年,政通人和加之风调雨顺。工业兴旺,农业增产,工业农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个时候,他的启蒙老领导臧振国同志,当了保定地委书记。天时地利人和,化民同志,很快就调任保定地委委员、组织部长,后又当了地委副书记,搬进了书记院。这个人很有官运。我接触过一些人,他们并不看好他。常言说得好,“海水不可斗量”,机遇机会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个时期保定地委第一书记,由从农业部调来的邢崇智担任。后由臧振国担任地委书记,不再设第一书记。还有乔世忠、肖建章、姜殿武和王廷玖先后任过书记。

我算着如今化民同志至少也有八十五、六岁了,现在保定安度晚年。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张泽文,年生于高阳东绪口村。高级政工师、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北京楹联学会会员、保定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宁乡市诗散文协会理事、高阳作协名誉主席、高阳诗词协会名誉会长。在《纺织之乡.高阳》《戏曲之乡.高阳》《留法勤工俭学发祥地.高阳》大型历史文化丛书中,担任常务副主编,参与编写《战斗在潴龙河畔》《中国民间故事.高阳卷》《怎样当好新时期的县委宣传部长》《风流正当年》等书,在高阳纺织博物馆筹建中担任总撰稿人。曾在武汉《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dingxingzx.com/dxxw/29180.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