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保定军校走出去的齐氏将领
马永祥
齐氏家祠鸟瞰
位于保定东南高阳、蠡县交界处的大曲堤村,有一座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汉贤齐公祠,又称“齐氏祠堂”。齐氏家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年间,是为彰显西汉大将军、关内侯,兼河北道最高行政长官齐善,因功绩奉钦命修建,世代享受祭祀。唐代大中二年(年)重修“汉贤庙”,唐山昌黎县(现隶属秦皇岛)韩疑撰碑文铭刻于石。
齐氏家祠旧影
齐氏家祠原占地面积8.6亩,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顶门有皇家御用赐匾额,鎏金大字,闪闪发光。祠堂门前还有大旗杆、拱门、八角亭等精致构造,建筑精美,气势恢宏。两尊威武的雄狮守护大门两侧。虽然在战乱和—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齐氏家祠受到一些毁损,但是仍然保持了建筑主体的基本完整,在华北地区非常罕见。年2月7日,“齐盖墓”和“汉贤齐公祠”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齐氏家祠近景
近年来,“齐氏家祠”也加强了保护和修缮,并有专人看护。但目前还没有对外开放,只有召开专题会议或者家族活动时才临时对外开放。随着不断深入挖掘“齐氏家祠”和齐氏家族的历史文化内涵,史料将不断丰富,一旦“齐氏家祠”进行展陈,作为家祠博物馆,相信该祠将会成为一处靓丽的旅游景点和对外宣传的窗口。为宣传齐氏家族史,为宣传保定的历史,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齐氏家族在历朝历代,皆有先贤名垂史册,不胜枚举。我仅介绍近现代的部分齐氏精英,以供大家追溯和了解。此文专门介绍从保定军校走出的齐氏将军。
齐振林
首先介绍的是祖籍河北省保定蠡县南沙口村、曾身居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之职的齐振林将军。
齐振林(—),字晓山,河北省保定蠡县南沙口村人。幼年在本乡私塾读书,清光绪二十年()应考中举人,却因深恶朝廷腐朽黑暗,而没有出仕为官。转而励志办学,在乡里开设学堂,乡邻纷纷送子入学,一时间,从学受业者达到数百人,开一代实学、实习、实行之学风。
齐振林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常谓:“非维新不能救中国,而整军武则当务之急”。目睹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齐振林立志走从军报国的道路,毅然投笔从戎,于年春考入保定城东关外的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辎重兵科。
保定军校纪念馆大门
保定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是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政集团,在引进了日本和德国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创办的。它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门类最齐全的军事学府,该学堂占地余亩。它的创办,开创了中国近代正规化军事教育的先河,奠定了正规化军事教育的基础,尤其是为推动中国历史的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保定军校尚武堂(校长办公室)旧影
当时保定北洋陆军速成学堂督办先为冯国璋,后为段祺瑞,总办(校长)先为郑汝成,后为赵理泰。监督(教育长)先为吴纫礼,后为何绍贤,提调(校办主任)张鸿绪。教官曲同丰、崔沛、孙树林、毛继成。队官齐宝善、刘作霖、姚宝来、赵世泽。队长曹国斌、苗启昆、张志坤、冯家彦。教习金绍曾、廖宇春、徐兴仓、吴廷模、张鼎彝、佟占元、李兰生、刘魁森、孙定贤。
由于清政府急需新军军官,按部就班培养军官来不及,故采用速成制。学堂当时所用的教材基本上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教材,教学与实习用的教具如各种仪器(望远镜、炮队镜、天平、显微镜、测量仪器)也都来自日本,连大炮及步枪、服饰式样也是日制或仿日的。课堂教材有步兵操典、射击教程、筑城教范和镇(师)中勤务等。
学堂除一部分留日归来的人员担任教官外,还延聘了一部分日本人为总教官或教官,这些日本人教官绝大部分出身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或日本陆军大学。还有的是日俄战争编遣下来的退役指挥官,这些人既具战斗实践又有理论知识,在当时是很受清政府和军校开办人袁世凯赏识的。当时中国人教官有曲同丰、崔沛、孙树林、毛继成等(相当于总教官一级)。聘任的日本人教官:近藤义策(原职辎重兵大尉)、黑川教藏(原职骑兵大尉)、木堂直枝(原职炮兵大尉)、郡司厚(教官),翻译官安藤虎男。
年8月,原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创建于年5月)办了四期(每期8个月)毕业名学生后停办,该学堂总教习日本人多贺宗之(步兵少佐)、井上一雄(原职工兵大尉,系该堂原副总教习)、傅在田(教习)、岩田义辉(原职炮兵大尉)等也相继转入速成武备学堂执教。
学堂虽是创办初期,但课堂纪律十分严格,学生违纪后轻者受教官申斥,重者要关禁闭。清政府为使这些学生毕业后带兵维护清廷统治,在授课时千方百计把尊孔和忠君思想贯穿始终。因此,学堂标的是培养新式军官,而实际维护的却是封建帝王的落后与愚昧。
学生虽面向全国招考(原速成一期时曾明确规定:考生须来自现役部队,非正规军队者不得报考。但第二期时却有所改变,允一些文人秀才报考,否则齐振林是进不得此学堂的),但因交通落后与不便,仍是北方籍学生具多,特别是保定本地州县乡的学生更多。大家来自各省,互不相识,经一段时间的集体上课操练,各自也就相识了。学堂规定,除星期天外,学生平日不得任意远离学校,为此还拟定了应遵守的规则及惩罚条例。条例中的核心,是礼节与服从,重点在军纪和风纪上。
学堂每月向学生提供伙食和发放生活用品,按月给予少量的零用钱。同时,每年按季发放服装;另发军礼服一套,这是供学生在外出或遇有重要活动场合时穿戴。日常,学生见到教官或学堂领导,必先立正敬礼,在同方向行走时,学生不得提步超越上述人员。否则视为不敬。违规严重,犯过重大者,要开除学籍咨回原送各省。
齐振林来自贫穷乡村,遵守堂纪是不用说的,就刻苦用功来说,也是学堂首屈一指的。他白天在课堂听讲用铅笔草记笔记,晚上灯课自习时,再用毛笔小楷抄写清楚整齐的学习笔记。
星期天,外省的同学三三两两的搭伴离校进保定城溜逛,一些富家子弟常有汇款,此时便是进城下饭馆,进戏院的自由活动和改善生活的良好时机,有的在城内整整消磨一天的时光。而齐振林不与他们为伍,星期天上午在校舍内复习半天功课,下午则结伴到校外东侧的小金庄村附近的小松树林中转一转。学堂发的零用钱,个人都积攒起来,节假日带回家中。他在学堂两年,没有下过一次饭馆和进过一次戏院。
学堂从创办起,就采用半日课堂半日操练制。为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军官,要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特别是炎热的夏季,步炮工辎骑五科学生,要在滚烫的沙地上或汗水湿透的马背上摸爬滚打。军服虽早被汗水浸透,但未经教官允许也不准解开衣扣;口渴了未经允许也不准解开衣扣;口渴了未经允许也不准喝水。由于齐振林吃苦耐劳、认真训练,动作准确无误,曾多次受到教官队前嘉奖。
按学堂章程规定;速成学堂每期两年。第二年毕业考试之前,要有半年的入伍实习阶段。齐振林被分派到当时驻保定的北洋陆军中入伍实习。由于时间短,各项科目安排得非常紧凑,因而并不比课堂学习轻松。现将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初九至十三,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入伍生军中实习日程记录摘录如下(原文存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陆军部档,原文无标点):
……四月初九日,星期五,晴,口令:壁垒。午前检查武装,下午放假,灯课休息是夜。
四月十一日,星期一,晴,口令:合济。是日因大风狂起休息,一日是夜。
四月十三日,星期二,晴,口令:屏番。早操全协演排,午课因天热改为休息。晚操全镇(师)演排,灯课唱军歌是夜。
年10月,速成二期各兵科学生进行毕业考试。现将当时的部分试题摘录其中一节列下(原卷存在北京国家第一历史档案馆陆军部档)……各兵科统考分拟:历史题、物理题、几何题、数学题、代数题、战法题……。其中:
地形题:问白河水流的方向?
军器题:问直接瞄准和间接瞄准各器具的名称。
军制题:将步、马、炮、工、辎重各队一营及其编制列出。
卫生题:问预防传染病要领及在室内吐痰于身体有何害处?
上述考试由于科目繁多内容复杂,特别是一些兵科必须在野外进行,如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等,要采用近似实战式的考核。因此,用了十余天时间才考完。
保定军校纪念馆门前石狮
齐振林最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后在北洋陆军任排长、连长、副营长、团参谋长等职。年民国成立后,任北洋陆军保定行营执法处科员,经理处二等军需长,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段祺瑞)佥事等职。年10月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段祺瑞)军需司代理司长,年10月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段祺瑞)军学司司长等职,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少将军衔。
年,齐振林在北京与同乡齐树楷联合京畿学者,成立“四存学会”,众人公推齐振林为会长,自此潜心研究弘扬“存人、存性、存学、存志”的四存精神。
年7月,北京各大报刊载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一则招生广告,和以往相比,这年的报考资格有了重大变更,规定:“凡中华民国公民,曾经在中学毕业(四年制),持有毕业证书,年龄在二十岁至二十五岁,身体健康,身家清白者”,即“有报名资格”,这是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因为自民国以来,军官的地位在社会上已被许多人羡慕,而军官学校的招生范围历来都是从陆军小学毕业后升入陆军中学的学生,且待遇较高,完全官费,这对于一般青年学生来说都是可望不可及的,来由于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原有的学生陆续升学,到民国六年(),陆军预备学校(陆军中学)即无新生招收,后继无人。于是陆军部筹划改变制度。作为陆军部军学司司长的齐振林负责具体改制、招生和教学工作。年暑假,保定军校便直接招考普通中学生,录取后先入伍九个月,再升入军校学习。这对于无力升大学且有志于从军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此举既抬高了保定军校的声誉,也唤起青年从军报国的志气。后来成为国民党军政领袖人物的陈诚,就是通过齐振林的疏通,才招考进保定军校的。
年春,浙江青田县高市村人陈诚,先后在处州第十一师范学校和杭州体育专门学校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正为前途彷徨的时候,碰上了好运气。陈诚在杭州未找到工作,想回青田,刚到杭州车站,巧遇同乡前辈杜持,他当选北洋政府国会议员,北上就职路过杭州。
杜持(—),字志远,浙江青田县小溪北山人,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堂(陆军大学)第二期深造,年毕业。曾任浙江第十四师中将师长。与当时北山杜师业(冠卿)、杜师预(佐园)、杜师甫三兄弟,誉为“北山四杜”,蜚声遐迩。与当时的保定军校,有密切关系。在皖系实力当初只有三师四旅时,杜持就是一员师长。段祺瑞执政,操纵北洋政府,杜持炙手可热。而杜持是陈诚父亲陈式文先生的挚友,青田历任县长都不敢换陈式文青田县高等小学校长的职务,就是因为他有杜志远师长做靠山。
杜持在车站闻陈诚青田口音,叫他帮助暂时看守行李,顺口问道:“你是青田何地?”“高市”。“可知高市陈式文?”“乃是家父”。“啊!式文我挚友!”邂逅相遇,陈诚就把家世及此行的意图告诉杜师长。杜看他举止稳重有礼,谈吐有志向,是位有出息的青年。杜有意提携,便说北京是京城重地,文化荟萃,识多见广,上进的机遇很多,陈诚十分喜悦、向往。杜说:“巧得很,你不要回青田去,现在保定军校招生,我介绍你去考保定军校!”陈诚喜出望外,满口答应,经父母同意,由杜持带领,北上北京。
杜持将军写信推荐陈诚前去报考保定军校。但招生工作已经结束(据说已上课逾月)。杜持亲赴保定向主试官、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陆军少将齐振林等疏通,才得以续招。由于陈诚是师范学堂毕业,学历不够,只得借用本家陈德的处州中学毕业文凭报考。在这次考试中,备取的第一名是陈德(即陈诚),因考上保定军校第八期第一名的刘亦琨临时改变志愿,没有参加入伍(后考上北京大学),陈诚即刻补上参加入伍。从年10月到年6月,终于入伍期满,陈诚正式进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兵科学习,年7月毕业。十年后,陈诚成为蒋介石专宠的心腹人,成为国民党军政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绝顶大人物。
恰巧,前后相差不几日与陈诚同时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的还有“东北王”张作霖之子张学良。张作霖本想要儿子张学良当文人,可张学良却想当医生。本来也不想当军人,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报考军校当了军人。年,“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普莱特建议张学良去美国留学,但又怕他父亲张作霖不同意,就出主意让张学良说要去美国学军事,老帅一定同意,只要先到了美国,学什么张大帅也就管不着了。于是张学良就跟父亲说要考军官学校。恰巧,保定军校第八期正在北京招生,结果,张学良去美国没去成,反而决定报考保定军校。于是,就请时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的段芝贵(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毕业,陆军上将)保荐投考。由于考期已过,通过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齐振林运作疏通,校方特意为张学良等四人另外加考了一场。考试时四人互相对抄考题,但数学题四个人都不会,主考官一看着了急,赶紧拿出去找人代写,结果,四个人都录取了。但后来张学良并没有到保定军校就学,而是改入了东北讲武堂。张学良喜欢炮兵,如果来保定军校,那就是第八期炮兵科的学生,差点儿与陈诚成为同期同科同学。那么他为什么没来保定军校,而改入了东北讲武堂的呢?原来这是跟他父亲赌气的缘故。
因当时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张学良正准备启程赴保定就学时,见他父亲正忙着筹建讲武堂,就不想到千里之外的保定军校就学了,想就近上讲武堂。但一说明,张作霖大吃一惊,说:“什么,你要上讲武堂?你别给我丢人了,你去不了几天干不了,又出来了,那不是给我丢人吗?”张学良被这一激,就说:“人家能,他们能干得了,我为什么就干不了?”张作霖说:“好,你若能在讲武堂毕业的话,你出来我就给你个团长当当”。就这样,张学良为了给父亲赌气就进了东北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而未能到保定军校就学。年春,张学良自东北讲武堂毕业,名列第一。毕业时,他被授予炮兵少校衔,并正式被擢升为奉天督军署卫队旅第二团团长,后又升任卫队旅旅长。不到一年时间,他已荣膺上校军衔,并能独当大任,“出掌方面”了。进入军界之后,张学良南征北战,少年得志,很快就博得了“少帅”的尊称。
年12月,齐振林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靳云鹏,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毕业,陆军上将)参事,年1月免职,年6月再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张绍曾)参事等职。年12月,齐振林任北洋政府段祺瑞执政府陆军部(总长贾德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上将,曾任保定军校第六任校长)次长等职。获得二等文虎章等。后曾兼任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等职,年春辞职寓居北京。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任四存中学校长的齐树楷因战火所阻无法从保定蠡县家乡返回北京学校,亦深知,若无一定社会威望之人出面,四存中学恐难在日军淫威之下得以保全,遂致函恳请齐振林主持校务。已近古稀之年的齐振林毅然移居校舍,出任四存中学第二任校长,与师生同命运共朝夕。自此,韬晦于治学,秘选弘扬民族正气、经世致用之教材,延师悉力传授于潜移默化之中,萌复兴之志于其性、其学、其治、其人,数年如一日,培养出一大批国家栋梁之才。如曾任三峡画院副院长、著名山水画家黄亚襄,联合国授予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红学家曹仪简,著名画家、教育家侯一民,以及著名剧作家张天民等。
北京沦陷初期,日伪当局仰慕齐振林的威望,曾多次派员相请,许以高官厚禄,齐振林不为所动。并告诫部属和诸徒,“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应举义旗,驱除敌虏。关于这些,在著名作家梁斌所著《播火记》中,有更为详尽的描述。
解放战争时期,齐振林把自己的府邸作为共产党地下工作的堡垒,先后保护过刘耀奎、刘光人、李桂鑫、李希周、赵竹岩等革命干部,其家人子女受先进思想影响,也纷纷投身革命。其子齐执度、外甥刘紫阳等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就义,成为了革命烈士。
齐振林虽早年离乡,但是乡情不忘。在民国二十五年()再修齐氏家祠之时,曾鼎力相助,贡献很多力量。年,齐振林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齐灿
齐灿(—?),字星甫,河北省保定蠡县握纽庄村人,早年在本县高等小学堂、省立简易师范学校毕业。年8月考入保定军校第九期步兵科三队,年8月毕业,分发直隶陆军服役。年12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保定行营(主任孙连仲)新兵编练处教官,年4月任洛阳军士教导总队(总队长海波,字广泽,保定军校第八期步兵科毕业,陆军少将)战术教官,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筑城组主任教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洛阳分校)筑城主任教官,第一学员总队副总队长等。年8月任陆军步兵上校军衔,同时退为备役。其后事不详。
齐杰
齐杰(—?),河北省保定蠡县握纽庄村人。早年在本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堂、直隶大名府乙等师范学校毕业。年8月考入保定军校第九期辎重兵科,年8月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运统制局上校附员,西南运输处军运督察官,滇黔线区运输司令(朱焕庭,保定军校第八期工兵科毕业)部参谋长等职。年12月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财务学校(校长孙作人兼)军官训练总队总队长,后任联合勤务总司令部附员,年7月退为备役。其后事不详。
齐震
齐震(—?),字宇衡,北京宛平县人。早年毕业于京师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年8月升入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第一连,年毕业。年2月任陆军骑兵上校军衔,同时退为备役。其后事不详。
齐长林
齐长林(—?),字校如,北京大兴县人。父亲成瑞,母潘氏,兄齐长山,弟齐长增、齐长庆、齐长寿,妻郗氏、高氏,子齐续梁。满族,镶黄旗人。年春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辎重兵科,与齐振林同期同科同学。年10月毕业。历任奉陆军第二混成协辎重队队附、教练官、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兵学教员,陕西陆军将弁学堂辎重兵科正教官,陕西陆军混成协辎重兵独立队队官等职。辛亥革命爆发后,任北洋政府京畿禁卫军第一军(军长冯国璋)司令部二等副官,江苏督军(冯国璋)公署一等副官,北洋政府大总统(冯国璋)府侍卫武官等职,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辎重兵上校军衔,后任北洋政府陆军部咨议等职,并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年4月辞职后定居北京。先后获得四等文虎章和五等嘉禾章等。其后不详。
齐长增
齐长增(—?),字进如,北京大兴县人,齐长林之弟。早年毕业于京师陆军小学堂和北京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年秋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步兵科第二队,年秋毕业。年1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第五期,年12月毕业。历任保定军校第八、第九期战术教官等职。年春任北洋政府陆军暂编第一师(师长张宗昌)司令部参谋、参谋处处长,后任山东督办(张宗昌)公署副官长等职。年1月15日被北洋政府授予将军府鸿威将军。抗日战争爆发前寓居北京市。其后不详。
齐文周
齐文周(—?),字希伯,河北省保定蠡县沙口村人。早年毕业于本县立高等小学堂,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年8月升入保定军校第九期步兵科四队,年8月毕业。年3月任陆军步兵上校军衔。其后事不详。
齐世杰
齐世杰(—?),字俊三,河北省保定高阳县人。父凤林,母孙氏,兄齐恩绪、齐恩绶,妻李氏。年秋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一期法文班,年10月毕业。历任北洋政府陆军第一师步兵团排长、队官、管带,陆军部保定行营兵备处教练官,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学生队大队长,直隶督军(曹锟)公署参谋,护军使署参谋,将军行署参谋,绥远索伦军民政合治办理专员,北洋政府陆军部军衡司科员,黑龙江督军(孙烈臣、吴俊升)公署军事咨议等职,被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张作霖)部授予陆军步兵上校军衔。获得六等嘉禾章等。其后事不详。
齐世超
齐世超(—?),字致远,吉林长春市人,早年先后毕业于奉天陆军小学堂、北京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年2月升入保定军校第六期骑兵科三连,年2月毕业。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五十一军司令部高级参谋,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部高参室高级参谋等职。年10月任陆军炮兵上校军衔,同时退为备役。其后事不详。
齐用宏
齐用宏(—),字广业,山西省定襄县龙门村人。早年毕业于山西太原陆军小学堂、西安陆军第二中学堂,年8月升入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一连,年11月毕业,分发山西陆军服役。年4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第二军(军长杨爱源,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陆军二级上将)第二混成旅旅长,山西晋中警备司令部司令,率部参加与奉军和国民军的北伐。年5月任山西铁道运输司令部司令,冯(玉祥)阎(锡山)反蒋联军第三方面军总司令(阎锡山)部交通辎重兵司令部司令等职,率部参加中原大战。年3月任晋绥警备总司令(徐永昌)部交通处处长,山西绥靖公署交通处处长等职。年1月任陆军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后,年春因病辞职,后赴四川重庆、成都等地营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返回山西定襄居住,被选为定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定襄县第一、第二届政协委员等职。年10月在故居病逝。
齐志芳
齐志芳(—?),字湘泉,别字月,又字洞,后以字行,河北省交河县人。年秋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炮兵科,年10月毕业。年11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学习,年11月毕业。分发直隶陆军服役,年10月任北洋政府陆军第七师(师长张敬尧,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即陆军大学第一期速成科毕业,陆军中将加上将)第十三旅(旅长夏文荣)步兵第二十六团团长等职,率部参加直皖战争。年1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等职。其后事不详。
齐丽屏
齐丽屏(—?),响明,又名向明,河北省保定蠡县人。早年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堂、蠡县普通中学。年8月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工兵科,年7月毕业。历任鄂军第二混成旅步兵团连长,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预备队军官教导大队教官,讨逆军第六路军总指挥部教导大队大队附,军事委员会驻豫绥靖主任公署学兵团团长,军事委员会开封行营参谋等职。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教官,中央军校通讯兵科主任教官等职。年春任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督练组副组长,第六军官总队视察官,国军复员委员会第二点检组副组长等职。年7月退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著有《保定军校第八期忆述》(与刘海波合著,载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河北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保定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年1月出版)、《九一八前后的中央军校》)[载于《文史资料存稿选编》中的《军事机构》(下)]、《长城抗战中的第四十军》(载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等。其卒年不详。
齐尚贤
齐尚贤(—?),字甄才,河北省青县人。早年毕业于县立高等小学堂,简易师范学校,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年8月升入保定军校第九期步兵科四队,年8月毕业。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军事教官等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改编为西安督训处,任教育组军事教官等职。其后事不详。
齐绍元
齐绍元(—?),字冠云,河北省青县人。父荫松,母杨氏,兄一,妻元氏,子尚斌。年12月考入保定北洋陆军师范学堂,年8月毕业后又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三期东文班,年10月毕业。历任陕西西安陆军第二中学堂教习,西安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教员,北京陆军将校研究所研究员,北洋政府陆军部差遣委员等职。获得二等银质奖章等。其后事不详。
齐宝贤
齐宝贤(—?),字向辰,山东省武城县人,父登山,母王氏,妻陈氏,子炳章。年秋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一期法文班,年10月毕业。年3月获官费赴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科学业,继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年3月毕业后回国。历任山东将军(靳云鹏,保定北洋陆军参谋学堂毕业,陆军上将)公署军务课二等课员,山东陆军小学堂提调,绥远都统(蒋雁行、陈光远)署参谋等职。获得四等文虎勋章等。后任北洋政府陆军第五师(师长郑士琦)第九旅(旅长张培勋)步兵第十七团(团长王玉魁)第一营营长,年10月任山东军务善后事宜公署(郑士琦)副官长等职。年3月辞职,后迁移湖北武昌两湖书院寓居。其后事不详。
齐宝善
齐宝善(—?),字惠莽,河北省任邱市人,父景春,母张氏,子世俊、世伟、世英、世侃。天津北洋陆军武备学堂第二期步兵科毕业。历任清军练官营教练官、步兵队排长、督队官等职。年1月历任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步兵队队官,后任步兵科正教习等职。年3月任吉林陆军教练处帮办,奉天陆军讲武堂教习,北洋陆军江西陆军步兵队第五十四标统带官等职。年6月任直隶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刘询,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师范班毕业,陆军中将)第二团团长等职,率部驻军江苏镇江地区,后率部参加直皖战争。年12月任北洋政府陆军第十五师(师长刘询)步兵第三十旅旅长,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少将衔,率部驻防河北滦州地区。获得二等文虎章和三等嘉禾章等。其后事不详。
齐树栋
齐树栋(—?),原名书栋,字访知,河北省保定蠡县东北曲堤庄村人。父奉绅,母崔氏,妻王氏,子福兴。年秋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骑兵科,年10月毕业。历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骑兵科教官,北洋政府陆军第二十八师(师长张作霖)直属骑兵第二十八团(团长杨德生)教练官,黑龙江陆军骑兵第四旅(旅长英顺)第七团(团长英顺兼)团附。代理团长等职,率部驻军黑龙江呼兰地区。获得四等文虎章等。其后事不详。
齐星栋
齐星栋(—?),字序东、煦东,河北省保定蠡县城东北曲堤庄村人,父奉璋,母牛氏,兄国栋,妻张氏、王氏,子维根、维恕、维春。年12月甲午科举人,捐官知县。年秋考入保定北洋陆军速成武备学堂第二期辎重兵科,年10月毕业。历任保定定兴县姚村陆军小学堂教员,北洋政府陆军部军需司一等科员、助理员等职。年12月任陆军部军学司(司长齐振林)辎重兵科科长,陆军部军学司入学主试委员会委员长等职,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少将衔辎重兵上尉军衔。获得三等文虎勋章等。年1月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贾德耀,曾任保定军校第六任校长,陆军上将)副官,被北洋政府陆军部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其后事不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