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形意拳家王子翙与北舍兴形意拳中华武术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与勇气,特别是在乱世风云中,更加彰显中华儿女的豪迈情怀。年中华武士会的成立,为中华习武人提供了一个施展身手的天地,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武林人物,形意拳家王子翙就是其中的一员。王子翙名凤龄(-),河北省文安县新镇镇北舍兴村人,形意大师李存义入室弟子。北舍兴村坐落在大清河畔,当时的大清河西接白洋淀,东连海河入天津,是保定、鄚州等地通往天津的水路要道,商船往来期间,十分繁华。少年时的王子翙就生活在大清河边打渔为生。一、少年习武。少年时期的王子翙天资聪慧,不爱读书却爱舞枪弄棒,对武术极具天分,后来村里组织少林会,从兴隆宫镇大龙华村请了一位姓李的少林拳师傅,王子翙就跟着一起练习少林拳,很快在新镇一带就小有名气,尤其是他的龙行双刀深受大家喜爱,经常到各村表演。二、拜师李存义。年,一次意外的纠纷改变了王子翙的一生,让当时已经30岁的王子翙机缘巧合拜入名震江湖的单刀李存义门下。当时形意大师李存义在保定、鄚州一带开镖局,镖船经常往来天津、保定。一次镖船经过北舍兴村时,不小心碰坏了王子翙的渔网,双方发生争执,王子翙仗着年轻气盛,又有一身好武艺,与船上的镖师动起手来,却不是人家的对手,又跑回家取双刀欲与镖师拼命,被押镖的师傅(现村中老人记得镖师名字叫白龙江,后经核实为定兴三李之一的李子扬)拦下,镖师爱其才,劝王子翙和自己一同去镖局谋生,王子翙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随镖船入镖局拜在李存义大师门下,成为李存义先生的入室弟子。由于他本身有很深的少林功底,学起形意拳来得心应手,能深得形意精义,尤其擅长四门龙形双刀、虎头钩、盘龙枪、安身炮、龙形掌、八字功,很快在众多师兄弟里脱颖而出,“与李彬堂定兴三李相伯仲”(杨明漪语),王子翙对拳械的理悟异于常人,孙禄堂先生说他“殆具宿慧”“耳入心通”,杨明漪先生说“子翙之拳械,殆若天授,经其目,无不挹其精华,弃其糟粕,以为己有”。三、执教武士会。自入李存义先生门下后,王子翙除刻苦学艺外,也参加镖局的一些活动,曾到雄县张青口富人家护院。年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王子翙随师入武士会,协助李存义襄理会务并教授学员,年李星阶先生接任武士会会长,王子翙继续协助管理会务,并与阎子阳、杨明漪、韩怡庵、黄健亭等成为中华武士会的骨干。
X
前排左三是王子翙左四是李星阶在武士会期间,王子翙传授武艺于众人,当时在天津有很多人都跟王子翙学过拳械。据我县(文安县)通臂拳师张宗华介绍,他的师爷原天津第49国术社教员王克昌就曾学艺于王子翙。在教授会员的同时,也外聘教拳,年朱家宝(字经田)任直隶省长,就聘请王子翙教授自己的两个儿子拳术,自己也从学于王子翙,同时学拳的还有军务厅长刘锡钧。北舍兴村曾保留一张王子翙教授朱家两公子的剑照,可惜在文革中烧毁,关于这件事,北舍兴村还有一句口头语“好活赶不上好行市”,这话出自形意拳大师尚云祥之口,当时朱家宝到武士会挑选教师,候选人中就有王子翙和尚云祥,但尚云祥先生由于身材矮,形象不太好,所以朱家宝就选了王子翙做教师,当时尚云祥先生就开玩笑的说了一句“好活赶不上好行市”。四、家乡授艺。中华武士会后期,王子翙返回家乡。先在文安苏桥下武各庄村授徒,传孙永田李荣(宗)西等人,孙永田在天津又受孙禄堂前辈指点,后去大连教拳。一段时间后王子翙回北舍兴村,在本村传拳授艺直至去世。传人有宁永利,宁保善,朱德甫,阎忠旗,宁德善,王宗德,王宗瑞,宁保真,宁保民,宁保忠,程文发,程长德,其子王宗琦,王华南等,弟子宁保善后去鹤岗教拳。形意拳由此在北舍兴村传播开来。五、北舍兴的形意拳。形意拳在北舍兴的传播,使得北舍兴村成了远近知名的拳窝子,几乎人人都会比划两下,年王化南在本村组建华南中学,又邀请原南京国术馆第二代武当门长高振东,李子扬之子李春芳,形意高手秦向臣来北舍兴教拳,使得北舍兴村的形意拳更加丰富。北舍兴的形意拳,拳架舒展,动作古朴简练,保持了李存义传拳架的特点,没有变动。王子翙从武士会回来时,曾带回很多武士会印刷的拳谱和珍贵的照片,这些宝贵的资料后在文化浩劫中大多烧毁了,为我们研究那段历史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中华武士会拳谱王子翙弟子中最小弟子阎忠旗(本人师爷)后得师兄高振东指点,拳法兼具两家之长,在本村和保定传人众多,五十年代后任保定武术协会委员、常委、辅导站站长,经常聘请到河北大学、师专等学校,授课弟子几千之多,被国家评为武术优秀辅导员。阎忠旗剑照传人有保定王玉生、周恩平、王光明,吕鸣捷等,本村宁小乐、宁志义等多人,形意拳就这样在文安北舍兴村扎了根。
欢迎提供新闻线索和各种视频、照片等素材广告招商电话
投稿方式:
1、直接将图片和文字发送到本平台。2、邮箱:
.cn3、搜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